从2009年1月开始,上药集团旗下的三大零售医药零售公司开始整合。信谊大药房和上海雷允上药房目前都已经被华氏大药房托管,与此同时,上医股份也通过注入旗下资产对华氏大药房进行增资。
种种迹象显示,在上药集团整合旗下医药零售业务的大棋局中,华氏大药房正成为品牌旗舰和整合平台。而这也是整个上药集团重组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华氏旗舰
上药集团有关人士对记者证实,目前集团内部零售业务资源的整合已经启动。从2009年1月1日开始,原直属集团的信谊大药房已经正式交给华氏大药房托管。“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上海近30家信谊大药房在3月份之前都将换上华氏大药房的牌子。”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根据集团的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将加快发展直营医药零售连锁业。按照三步走的发展策略,第一步就是要在2009年完成内部零售业务资源的整合,第二步将推行直营店为主的发展模式,第三步则是探索国际化合作途径。
目前,上药集团下属医药零售业务除了上海华氏大药房、上海雷允上连锁药业和信谊大药房三家大型连锁外,还包括了上海医药嘉定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上海金石大药房有限公司等区级公司。
“隶属集团的医药零售资产都将划拨给华氏大药房,现在托管只是把经营权划给华氏,这只是第一步。”知情人士透露。
记者了解到,上海雷允上和信谊的门店数加在一起约百家左右。而作为上海规模最大的药品零售企业,目前华氏大药房的门店数已经超过1400多家,其中上海地区门店数超过200家。而且,华氏大药房的盈利能力也相当可观,2006年销售收入已经突破10亿元,贡献的净利润达到1500万到2000万元。以其作为整合平台顺理成章。
与此同时,上医股份还通过资产注入的方式对华氏大药房进行了增资。
2008年12月30日,上海医药发布公告称,将以持有的贵州华氏大药房延安连锁有限公司51%股权、嘉兴市华氏兰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45%股权、宁波四明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64.29%股权,合计账面值2,276.95万元(以最终审计评估备案值为准)对控股子公司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进行增资,逐步完成公司内部零售资源的整合,加快零售连锁业务的发展。
上述增资行为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公司正逐步整合内部零售资源,理顺公司内部零售企业的产权关系,未来将使华氏大药房成为整合上药集团医药零售资源的平台。
公司方面称,此举不仅有利于理清上述企业关系,更可以扩大华氏大药房连锁规模,实现资源配置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零售网络整体优势。
上医股份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华氏大药房2007年刚刚与中西药业解除托管关系,重新回归上医股份。此轮上药集团业务大重组,将零售业务划归华氏大药房进行整合,也有助于扩大上医股份的销售规模。
“这次医药零售业务的整合速度非常快,把过去几年想做的事情用几个月就做完了。”上药集团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过去集团零售业务分散管理,效率不高且资源重复配置,雷允上品牌还存在一些使用纠纷。集团董事长吕明方了解情况后,积极推动整合大举,成为集团大重组中的重要一环。各方面的关系理顺后,集团的医药零售业务统一以华氏品牌与外界接洽,有利于零售业务的做强做大。
上医股份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药品分销业务依然是公司业务的主体,但零售板块的贡献率也不容忽视。东海证券报告估计,公司2008年医药零售业务收入约为12亿,净利润1500万。未来雷允上药业以及上海信谊药业等多家门店都并入华氏大药房后,公司医药零售业务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集团的医药零售业务基本都进入上医股份了,上医股份今后就是集团零售业务发展的平台。”上述人士称。
在1月3日召开的上医股份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公司总经理余金琦表示,公司已经连续多年销售规模、市场占有率处于华东第一、全国第二。未来三年中,公司要从销售规模的华东第一、全国第二,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和市场占有率既大又强的企业。在2009年的工作布局中,零售业务的核心就是整合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