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著名作家莫言11日表示,获奖并不能证明自己是中国最好的作家。自己心里很清楚,中国具备获奖资格的作家很多。今后还是要按照原来既定的方向,脚踏实地,描写人的生活,描写人的情感,站在人的角度上写作。
莫言:得不得奖无所谓 获奖前没得到信息
在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前,莫言一直保持低调,回到山东老家高密写作,避开媒体记者的采访,仿佛“躲”了起来。最终结果出炉后,他才重新回到媒体和公众的视线。
接受央视白岩松电话采访的莫言,声音显得很平静,没有很多兴奋。他表示最近这段时间围绕诺贝尔文学奖的传闻,外界炒来炒去,自己已经感到“挺麻木,得不得都无所谓”。
莫言的平静与媒体的“疯狂”形成鲜明的反差。在结果出来前几天,已经有不少记者赶往莫言的家乡,等待采访这件中国文坛的大事。莫言在获知得奖后,和守候多日的记者们见了面,并表示感谢。
回乡并非“躲避” 每年都回来安静写作
莫言说自己一个月之前就回到了家乡,并不是在躲什么。每年的这个时候,自己都会回到家乡集中写作。正值秋收时节,可以借机到乡下去和父亲、乡亲生活一段时间,了解正在激烈变化的乡土生活,了解当下农民的心理状态。
在他看来,家乡是一个小城市,没有北京那么大,没有北京那么多人口,也没有北京那么喧嚣。自己可以躲在一个小房间里,安安静静读书写作。
莫言感恩地说,即便没有获奖,也要感谢“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和乡亲。
淡看获奖: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在回答获奖是否会打乱写作计划时,莫言说接下来一段时间要接受一些采访,参加一些活动。但很快就会过去,关键是一种心态:自己不要把这个当成什么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它就是一个奖,得了这个奖也不证明自己是中国最好的作家。
他说:“我自己心里很清楚。中国作家有很多,写得很好的作家成群结队,具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资格的作家也有很多。我想我是很幸运得了这个奖,头脑要清楚,绝对不要轻飘飘的,要站稳脚跟。”
在他看来,作家最重要的还是作品。能让作家站稳脚跟的,还是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土地的热爱,“最重要的还是一种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忠诚的写作态度”。
莫言表示,自己会尽快从获奖后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赶快写作。现在自己正在创作好几部作品,有关于战争的,关于家庭的,也有关于话剧和戏曲的考虑。其中有的写了三分之一,有的开了个头,有的准备了大量素材,会尽快写。
颁奖词落后于创作现状?莫言:基本表述了我的创作特质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当天对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对此,莫言表示,自己在1987年就曾经写过包括自己在内的中国作家与马尔克斯、福克纳两位文学大师之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这两位大师的写作风格对我产生了影响。他们的写作让我开窍,让我意识到文学作品可以这样写。那个时候我认识到一定要尽快逃离他们,靠得太近就失去自我。他们都是两座灼热的火山,靠得太近就要化了,要躲得远远的,越远越好。”他这样说。
至于为何会给出这样的评价,莫言觉得,自己最近一部翻成瑞典文的作品是《生死疲劳》,里面涉及了一些魔幻的内容。但其中的魔幻是和中国民间故事密切相关的。
不过莫言还是觉得:这个评价也是对的,不能说完全和自己的创作没有关系,基本表述出了自己创作的一些特质。当然要把自己几百万字的作品全面概括出来,这么两句话显然是不够的。
谈到未来的文学之路,莫言回答说:“按照原来既定的方向,脚踏实地,描写人的生活,描写人的情感,站在人的角度上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