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了解,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华林书院、鹅湖书院是本次行动重点拯救的对象,尤其是华林书院和鹅湖书院,亟待资金恢复原貌。严介和说,现在的几个书院,有的仅仅残存了一点东西,即将成为废墟。严介和估计,有形建筑的修缮需要投资5亿,周边配套环境的完善最少也需要5亿。“之所以下决心投入巨资对书院进行修葺和重建,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件对整个中华民族都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我们的脚步太快了,心灵跟不上。要通过江南几大书院的修复活动,让民族的心灵跟上时代的脚步。”
守住中国文化的根
原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学者舒乙谈起中国的书院文化时十分感慨。他说:书院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学、研究学问的场所。中国古代的书院,既是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同时又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书院的出现旨在传承传统文化之风神秀骨,守住中国文化的根。
舒乙说,有些人以为书院跟私塾差不多,其实,书院跟私塾有着本质的区别。不管是教育方法还是教学内容,私塾教育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形势。而书院大多为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学术理论研究与探讨。书院一般地处偏僻,浓重的隐逸色彩是中国书院文化的重要特征。所谓隐逸就是游离于某种主流文化之外,超然出世,回归自然的行为和心态。书院与官学的根本区别是将教育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正如日本学者稻叶君山所云:官学是专为科举考试而设的、供人获取利禄的捷径,而非真正的学问研究所,而真正的学问研究所,却在书院。求道问学,非书院不可。
舒乙认为,传统书院教育有着鲜明的文化性和民族性。以研究和传播经典文化为己任,教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经世安邦之策,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刚毅诚信、博厚悠远、仁爱通和的精神。对于今天的青少年继承民族优良传统、领会经典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严介和说,书院教育算是对正规教育的一次改革,它在产生之初,更重要的原因是现实的需要。如今,传统书院日益衰落,逐渐沦为文物单位,较之当前国际上起源于中国而今蓬勃发展的韩日书院,中国书院备感尴尬与落寞。传统书院,似乎与中华文明渐行渐远。
并非直接解决现实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韩星研究中国书院及书院文化多年,面对正在逐渐掀起的书院热潮,他认为,办书院并不是直接解决现实的问题,如赚钱、找工作、成家立业等,而是通过书院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解决现代人所面临的精神问题、心理问题、思想问题和信仰问题,使一些在不同专业领域没有办法解决而困惑人们的问题,在全新的视角和视野下进行审视,从而产生一种超越的认识。
严介和认为,中国书院的讲学活动,是最符合人性、最自由、最充满灵性的,所以书院不能办成体制化教学的方式,老师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这些都没有必要。不要搞成现在的学术讨论会,要恢复书院的自由讲学气氛,大家想到公园里或者寝室里讨论问题,都可以。中国的素质教育讲了很多年,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鲜有突破。今天的教育虽然一直在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这些方面往往是抽象议论多,具体措施少;在教育过程中不同方面的内容是割裂的,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融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以为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就能够达到育人的目的,结果是学生什么知识都学了,考试成绩也都不错,却实际上还不是一个“成人”,不能很好承担人生的任务和社会的责任。
著名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教授牟钟鉴认为,书院教育的重生,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首先,可以率先成为各地区各系统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基地和平台,凝聚中华人文学者,培养中华文化人才,推进中华文化的研究、交流和普及,充分开发各地文化资源,形成众多的文化中心和学术中心,不断向四周辐射;其次,可以为现有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一份有益的经验,特别在文化传创和人格养成方面。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位专家表示,国外住宿书院制已有数百年历史,我们要冷静对待书院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切忌一哄而上。书院制的核心理念是给学生以选择的自由和自主学习的习惯。高校在大力建设书院的同时,也不应将学生全数编入书院。书院适合的是“宽基础”的通才,但有些学生或许更适合成为某专业领域的“偏才”。此外,进不进书院、进哪一所书院,都要以尊重学生个性和选择为根本,才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才会慢慢形成长久的书院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