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国际家庭日”,天津市统计局公布了有关天津市家庭数量及规模变化特点的一系列数字。数据显示,生活方式、居住状况的变化使得本市出现家庭户总量扩大化、家庭户规模小型化、家庭户代际关系简单化的特点。
2011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天津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人口1070.12万人,家庭户387.72万户,家庭户规模2.76人每户。
全市10年增加63.05万户
2000年以来,伴随着本市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家庭户总量呈现扩大化的特点。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本市家庭户达到366.20万户,比2000年人口普查时的303.15万户增加了63.05万户,年均增长1.91%;家庭户人口总量为1026.2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79.31%,较2000年增加了89.14万人,年均增长0.91%。
分区县看,北辰区、东丽区、西青区、滨海新区家庭户户数增长较快。与2000年相比,北辰区的家庭户户数增长了50.48%,东丽区、西青区、滨海新区的家庭户户数分别增长了48.35%、48.09%和31.74%。以上四个区新增的家庭户户数达到30.59万户,占全部新增户数的48.52%。
四分之一以上家庭两口人
2000年以来,本市家庭户平均户规模日趋缩小。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本市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时的3.09人减少了0.29人。
家庭户平均户规模高于全市水平的有6个区县,分别为蓟县、武清区、宁河县、宝坻区、静海县和津南区,其中蓟县家庭户平均户规模最大,为3.32人;低于全市水平的10个区县中,和平区家庭户平均户规模最小,为2.50人。
数据同时显示,本市家庭户小型化趋势明显,超过四分之一家庭户为二人户。其中,一人户占全部家庭户比重为12.56%,较2000年提高了5.04%;二人户比重为28.64%,提高了8.77%;三人及以上户均呈下降趋势。
“四世同堂”现象几乎绝迹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受住房环境逐渐优化影响,本市家庭户代际关系更加简单,一代户比重较2000年有明显上升,多代户家庭比重逐渐下降。2010年,一代户家庭占全部家庭户比重为36.54%,较2000年提高了13.03%;二代户核心家庭仍为本市主要家庭户居住方式,但比重已从2000年的60.98%下降至2010年的50.54%;三代及以上家庭户比重为12.92%,下降了2.59%。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四世同堂”现象几乎绝迹。
超三成家庭为“老龄化家庭”
受年龄结构影响,本市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户数从2000年的83.49万户增加至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110.45万户,增加了26.96万户,占全部家庭户比重从27.54%提高至30.16%;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户数从2000年的62.61万户增加至78.18万户,增加了15.57万户,占全部家庭户比重从20.65%提高至21.35%。
在全部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中,单身老人户为17.14万户,占15.52%;只有一对老夫妇户为28.34万户,占25.66%。在全部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中,单身老人户为14.15万户,占18.10%;只有一对老夫妇户为17.00万户,占21.74%。
统计专家
住房改善驱使
家庭细胞合理分裂
统计专家分析表示,本市家庭户户均规模的逐渐缩小以及代际关系的简单化主要由以下四个原因造成。
一是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提升,驱使家庭细胞合理分裂。
二是传统老少同堂的大家庭观念逐渐向核心型小家庭观念演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使家庭小型化成为必然。
三是近年来中心城区以及传统老区动迁改造,导致大量新建住宅带来居民家庭分户搬迁。
四是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作用,使得本市户均人口有了实质性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