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前,中国人民大学和工众网联合发布的调研成果显示,中国农民工的幸福感从多个维度看都显著低于国外体力工作人员。从幸福感的角度,幸福感最高的前三位是泉州、青岛、长沙,幸福感最低城市是深圳,其次是东莞、上海。
记者近日走访了特区外近百位劳务工,问卷调查和微博调查结果显示,80%的劳务工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满意,仅有20%的劳务工感到生活很幸福,约70%的劳务工觉得生活没有方向看不到未来,30%的劳务工认为生活满意精彩有趣。
在深圳市关爱协会心灵援助中心咨询师向林看来,深圳劳务工幸福指数低和这座城市外来人口多、生活节奏快有很大关系。“从临床上来看,压力大、没有安全感是影响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向林称,外来劳务工当中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共同面临着来自工作和婚姻家庭的巨大压力,其中,关外工厂员工投诉最多的是工厂通过种种办法使员工工龄清零,而女员工倾诉较多的则是来自男上司的性骚扰,由于法律意识不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担心、害怕和焦虑的情绪。据了解,为给更多劳务工创造免费心理求助的机会,深圳市关爱协会目前已在福田和盐田设立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中心,反响超出预期,接下来该协会将在全市各区布点,同时计划走进工厂免费举办“心理大讲堂”讲座。
“心理压力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缓解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向林表示,一个人情绪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作,近年来关外一些企业负责人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在厂区设立图书室、健身房等文化活动场所,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希望能够得到推广。据向林介绍,一份最新的心理健康报告显示,跑步是最好的减压方式,该运动简单易操作,非常适合外来劳务工。
80后打工仔:希望再过几年回老家开店
姓名:李思宏 籍贯:广东梅州 出生年:1983年 来深时间:12年
李思宏一边洗车,一边接受南都记者的访问。“生活在深圳,感觉幸福吗?”李思宏摇了摇头,从17岁离开家乡梅州来到深圳,这已经是第12个年头了。李思宏今年29岁,是深圳市车驿会汽车服务中心的一名维修工,物价飞涨,让李思宏感觉生活在深圳压力越来越大。
29岁的李思宏有一个7岁的儿子在老家梅州读一年级,他和老婆月收入加起来约七千元,每月给家里寄回去2000元,剩下的交房租水电过生活。从2000年来到深圳至今,令李思宏感受最深的是物价的上涨令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了,以前500元能从超市里买回来很多东西,现在500元去一趟超市很容易就花光了。
“总体消费比以前上涨了许多,现在觉得钱不值钱了。”李思宏自2002年至2007年一直在中汽南方做维修工,原本有机会通过考技术等级而入户,经过一番思量他也决定不要深圳户口。父母不习惯深圳的水土,儿子在深圳读书也读不到好学校,倘若一家人在深圳生活家庭开支则更大了,压力让其不能承担。
做一名汽车维修工每月工资在4000元左右,一个月只休息3天,遇上五一十一这样的节假日,洗车修车的活更多,基本上也没有休息。在汽车维修这一行干了12年,李思宏也算是老手了。“老家在梅州畲江镇,再过几年,希望自己能够回家开一家汽车维修店。”早些年和妻子来到深圳时节假日还会四处走走,去海边玩玩,现在工作成了两口子的工作重心,节假日不多,玩也提不起兴趣来。
85后打工妹:来深圳6年 我想要一个答案
姓名:陈婷 籍贯:湖南湘乡 出生年:1988年 来深时间:6年
24岁的陈婷2005年17岁时就离开了家乡,2006年来深圳。“那时候其实不想出来,但家里情况不好不得不出来”,陈婷中专技校毕业后先是在佛山打了近一年工后,投靠深圳的堂姐。陈婷来深圳前同样也有梦想,就是攒钱继续读书,“争取考上大学”。
陈婷一开始在堂姐工厂上班,工资一千多块一个月,但五天8小时工作制相对轻松。有时候还向工厂内刊投稿赚些稿费,再加上省吃俭用有些结余,一部分拿去培训电脑,一部分就寄给家里。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仍想上学的她辞职准备自学考大专。
陈婷在备考中认识了一个上过大学的朋友,“当时感觉他的状态和我之前差不多,都是在给别人打工”,她又觉得学历不重要能力才是根本,于是她又投身了当时十分流行的直销行业。从直销行业出来后陈婷回老家在爸爸的工厂做了一年,感觉已经不习惯家里生活的她还是觉得深圳更适合自己,于是在2011年就又回了深圳,现在还是在一家工厂打工的她有了手机相机和电脑,车子房子却已经很少去想,考了华南师范大学的大专,她觉得6年前想上学的梦想还是要继续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