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北京,“五一”长假第二天。
直到上午11点,Summer依然在三里屯的大街上寻找目标客户。“天气太糟糕了,大家好像也没什么心情去玩。”说这话时,Summer的目光依然在人群中穿梭往来,以免错过可能挣到钱的机会。
对于Summer来说,节假日不开张几乎是从未出现过的状况。这让Summer的情绪或多或少有些低落,她不住地唉声叹气。
4天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在这个草案中,对规范外国人在华就业作出了一些具体规定。而Summer,正是这个审议中的草案所规定要遣返的对象。
老外也“北漂”
Summer自称是“黑导游”,因为没有单位,凭运气拉一些来北京旅游的外国人和中国人,带他们去想去的景点,对方出车费、餐费、门票等费用,每天收取100元钱。“如果运气好,有时候小费也不少呢。”Summer很是自豪,她每月的平均收入差不多有4000多元人民币,“故宫(微博)的解说词我都快背下来了。”说着,Summer做了一个大大的鬼脸,用很纯正的普通话,一本正经地道:“干一行爱一行。”
这个金发碧眼的女孩子来自澳大利亚,今年22岁。2010年,20岁的Summer离开父母,千里迢迢来北京学中文,“我家邻居是中国人,小时候我去他们家,他们总教我说汉语。”Summer说,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她就爱上了中国文化。
来北京,Summer办的是学习签证。2011年,为期1年的学习结束了,签证也到期了。她说,她太喜欢中国了,所以选择留了下来。其间,她曾去有关部门咨询过工作签证事宜,但条件太高,Summer达不到,就放弃了。
思前想后,又咨询了周围的一些朋友后,Summer决定以“黑户”身份留在北京,“我觉得现在这样挺好”。
与Summer的清闲不同的,几公里之外的CBD的光华路上,来自美国的Peter正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给学员上课。节假日是他最忙的时候,因为前来上课的学员绝大多数都是有工作的,他们只有下班后或节假日才有时间来充电。
Peter三年前来中国旅游,游历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后,经济上陷入困顿。为了挣钱,Peter像他身处的这个国度里的同龄人一样,选择“北漂”,“我觉得在北京挣钱更容易一些”。Peter是这家英语培训机构的兼职老师,他说当时自己上网时无意中看到这家学校招聘老师的广告,于是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前去应聘。
应聘时,学校并未要求Peter提供相关证件。一个自称是校长的中国人,用纯正的英语和他聊了一会儿天,然后告诉他,第二天可以来上课了,不过是兼职老师,无底薪,只有课时费—上一节课拿一节课的钱。
这和Summer的工作性质相似。事实上,在北京不少与Summer、Peter这样的外国人,都从事着这样的工作—不干活就是零收入。
尽管如此,Peter依然很兴奋,他在这家机构尽职尽心地干了一年,才又在空闲时间到了另外一家培训机构去做老师,“上课多的话,一个月差不多有一万元人民币吧”。他每天都精神饱满地去上课,他说看着学员一天天地进步,他很高兴。所以,尽管钱也存了一些,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这份工作。“这与当时只想挣钱的心情有些不同,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只是觉得我想把这份工作做下去。”
在北京,像Summer、Peter这样签证过期的外国人有很多,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但他们的命运似乎却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在运动,用Summer的话来说就是,“什么都不怕,就怕被遣返”。
Jack也来自美国,与Peter和Summer所不同的是,面对记者,他就要求记者对自己的各项信息保密。他说,自己在中国待了五年了,周围有朋友因签证过期被查出遭遣返。他觉得自己不能被遣返,即使要回国,也是自己回去,而不是被送回去。
Jack是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的兼职老师,最初,他也是来中国旅游的。但最后要从北京回国的时候,他又不想走了,“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想留下”。
他觉得五年的中国生活,已经让他融入了北京这个城市,他很享受每天坐地铁乘公交的上班路程,他说,自己最爱在北京的天桥上看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流。
Jack说,最近两年他很明显地感觉到在北京的外国人多了很多,这和五年前他刚来时确实有很大的不同。Jack知道“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和非法就业,简称“三非”)的说法:“我想,我的状况按照中国话来讲就是‘三非’中的两非—非法居留和非法就业。”“门儿清吧。”说出这句京腔时,Jack很是有些骄傲,严肃的脸上也堆满了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