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药品三注意
第一,检查药品标签上是否有注册商标和批准文号。药品的标签上应标的×卫药准字×××号字样。药品的生产批号一般由6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表示年份,中间两位数表示月份,后两位数表示生产日期。如无上述三种标记,请不要购买。
第二,注意是否超过有效期。过期药品千万不能使用,尤其是购买抗生素类药品更应注意。
第三,购买药品时请注意下面几种情况:
⑴片剂:花斑、潮解、裂片、发霉。
⑵丸剂:发霉、硬结。
⑶散剂:结块、生虫、受潮。
⑷酊水剂:混浊、分层、沉淀、发霉、发酸、变色、异味。
⑸胶囊剂:漏油、漏粉、粘块霉变、异味。
⑹粉针剂:粘瓶、结块、黑色、色泽变化。
西药的“忌口”
服哮喘药时:不宜与乳制品、豆制品及鸡肉、牛肉、鱼虾、动物肝肾等高蛋白食物同服,否则会降低药效。
服用铁剂药时:不宜与脂肪同服,否则会影响药物吸收。同时,还应忌食花生仁、芝麻酱以及海带、动物肝脏等含钙、磷较多的食物。
服健胃药时:主要借助于它们的苦味刺激味蕾,促使唾液分泌,以达到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目的。所以不宜同时吃甜食,否则药物就会推动原有的作用。
服高血压药和风湿病药时:不宜吃咸食与腌制品,否则会使治疗失败或加剧病情。
服抗菌药时:如磺胺嘧啶(SD)、复方磺胺甲唑(复方新诺明)等,不宜与鲜桔汁同服,否则尿液会呈酸性,易引起血尿、疼痛等症状。
服红霉素等药时:服用红霉素、土霉素、甲硝唑(灭滴灵)等药物时,不宜与螺、蚌、蟹、鳖、海带、海蜇、咸鱼和荠菜、花生米、核桃仁、葵花子、豆制品、乳制品等一起食用。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丰富的钙、铁、磷等元素,会相互结合,形成一种既难溶解又难吸收的物质,从而降低药效。
此外,不能用茶或咖啡送服药物,因其中含有鞣酸、茶碱、咖啡因等易和黄连素、红霉素、多酶片、维生素B1等结合,产生沉淀,使药效减弱或消失。
药物也可引起营养不良
对营养不良症,人们往往容易从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等饮食上寻找原因,却常常忽视药物性营养不良的因素。其实,用药不慎也是引起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因而长期大量使用某种药物的病人,若出现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应该积极从药物上追根溯源。
有些药物作用于肠道,阻碍食物消化吸收而导致脂肪性腹泻、水盐代谢紊乱等。如新霉素、氨基水杨酸钠等可引起维生素B12吸收不良,从而导致巨细胞性贫血,新霉素还可使肠道内的脂肪和钾、钠、钙、磷等元素的排除增加;四环素、阿斯匹林等可使维生素C从尿中排泄加速;长期服用磺胺药及某些广谱抗生素会抑制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长,而导致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缺乏;石蜡油可影响胡萝卜素及维生素A、D、K的吸收;卡那霉素、多粘菌素、杆菌肽等可导致肠道吸收不良而发生腹泻。
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可刺激胃肠壁上皮细胞,导致胃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及出血,出现缺铁性贫血及维生素C、叶酸吸收障碍。如消炎痛,保泰松等解热镇痛药可引起胃肠粘膜糜烂、浅表溃疡而致出血;长期大量使用强的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引起胃肠道出血或使原患溃疡症加重或出血;利血平、氯化钾、胍乙啶等均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而发生胃贵疡及出血。
一些药物可损害肝细胞,阻碍肝脏代谢、合成、转化等功能,影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和利用,产生代谢性营养不良。如长期使用洋地黄容易导致肝脏积蓄药物残毒而慢性中毒;抗癫痫药苯妥因钠或苯巴比妥可破坏维生素D的生存代谢,干扰钙的吸收利用而引起佝偻病或骨软化症;四环素、肾上腺素及某些抗肿瘤药物可抑制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而引起脂肪肝;雷米封、利福平、丙咪嗪、异唑肼、呋喃坦啶等容易直接损害肝细胞,引起胆汁郁积性黄疸。
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干扰了机体内其他物质的合成,以及体内微量元素的动态平衡失调而产生营养不良症。如双氢克尿塞能促进钾、镁、锌的排泄而致缺乏症;抗酸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可与食物中的磷酸生成不能吸收的磷酸盐,使一些长期服用这类抗酸药的病人出现一种磷缺乏症,骨骼疼痛甚至发生软骨化症。防范药物性营养不良的根本措施在于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有病一定要遵照医嘱,在使用某些药的同时,适当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还应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必要时可减少、调换或停服药物,切忌擅自加大用药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