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春运已经堪称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年年有春运,年年亦如此。少数媒体在提倡民众理性看待春运,不要过多的抱怨,其实民众也并没有抱怨什么,所以依然是浩浩荡荡的在买票的人流中。很多人都想问,春运的难题到底什么时候能解决,什么时候回家会变的容易。笔者相信政府也正在想一个对策。据资料显示46年来最早的春运于8日正式启动,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预计数字,今年春运客流总量将达到31.58亿人次,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再次刷新我国春运的纪录。
这31亿多人次的数字是怎么预计出来的,其实是有些疑问的。这其中,铁道部给出的数字是将发送旅客2.35亿人次,同比增加1352万人次,增长6.1%,日均588万人次,同比增加34万人次,基本上比较靠谱。民航称,将运送旅客3488万人次,但没讲明是否包括国外航班,是否包括旅游者,显然与一般意义上的“春运”有出入。至于道路交通那28亿多的预计数,是否有汽车接火车的重复计算?是否连市县区域内的乘客出行都算了进去?
但不管怎么说,40天的春运期间,至少将有两三亿的中国人往返奔波与路途之中,这是无可怀疑的。为了应对如此多旅客出行,尽管有关部门尽了极大努力,采用了不少新招,但买票难的情形仍无法改变。
如何解决买票难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有各方人士出谋划策,从“加快城镇化建设”到“让农民工留在城里过年”,五花八门。然而,那些主意、建议的出发点虽然都是善意的,其实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说了跟没说一样。因为,一票难求就是个最简单的市场供求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在“供”的一方面,尽管我们的公共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大体能满足日常需要,但到了春运这个特殊时期,必然突破极限,表现为总体运力不足;另一方面,只要沿海与内地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不论是农民工还是大学生等等的外出打工者、在外漂泊者就有过年回家这一巨大的需求。这种春运期间客流旺盛与运力不足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票源紧张的问题,恐怕需要十几年、几十年才能解决。
中国的“春运”在这个星球是绝无仅有的奇景。不要说30多亿人次的流动运输,就按铁路运输的两三亿人次来看,那是一种何等壮观的场景?而在这场景中反映出来的中国独特文化,即那种既不惮于闯荡江湖、出外打拼,又眷恋故乡、情系亲人的文化,足以让人感动。正是在这样的深层文化背景下,即使面对票源紧张的困难,许许多多普通中国人没有放弃回家的希望,想出千方百计,克服千难万难,共同创造出十几亿、几十亿人次春运大流动的奇迹。如果过了十几年、几十年再回头看,现在的春运,是完全可以在人类文化史中记上一笔的。 不管怎么说春运始终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过去的已经过去,而今年的春运刚刚开始,买票难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在这个历史性问题的背后承载的是多少人的无奈、悲伤、奔波、牢骚、和愤怒。当然民众虽说有抱怨可依然是理解政府的。也希望政府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辛苦一点,多出台一些有益的政策,为那些农民工、大学生、白领......的回家路亮一盏温馨的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