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号”究竟是谁?
8月1日,建军节。作为艳照门的疑似男主角,成建军猝不及防地开始了他的公开亮相之旅。不过,公众真正知道他的名字,却破费周折。
尽管当面采访到成建军,樊炫的报道中并没有直接提及成建军这个名字,而是谨慎地表述为,“本网工作人员见到了在昆明市发改委工作的‘艳照门’当事人成某”。随后,羊城晚报、生活新报等媒体记者向昆明市发改委求证时,得到却是否认信息。
8月1日下午4时,羊城晚报记者拨通了昆明市发改委的联系电话,接电话的一位女士听完记者的陈述后,简要且坚决地说:“第一,我们没有这个人;第二,我们已向昆明公安局报案了。”言毕,即把电话挂断。
当地另外一家媒体也在采访发改委时被告知,“网帖反映的内容不属实”。被采访对象给出的理由是,从网上照片看,无法证明发改委有这么一个人,“照片很模糊,网上的照片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不排除有些人带着敲诈的目的含沙射影。”
昆明市发改委的表态并没有打消网民的疑问,细心的网友开始搜索帖子中的手机号码,发现号码与多个网站上公开的昆明市发改委官员成建军的联系方式一致,有人甚至把成建军今年3月接受电视台采访时的截图贴到了网上,该截图和艳照中男1号的头像十分相似。
8月2日,昆明发改委态度开始变化。发改委纪委监察专职干部刘兴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收费管理处副处长成建军为“多人性爱不雅照”当事人,并称已将此人调离原工作岗位。
仅仅过去一天,刘兴贵在 8月3日又对媒体表示,昆明市发改委中有成某这个工作人员,但视频中的人是否确系成某,还有待公安机关调查,“在权威部门发布调查结果之前,不好下结论。”他说,此前说成建军是“当事人”并非是指成是照片中人,而是指被照片涉及的“当事人”。
“男1号”到底是不是成建军本人? 8月8日上午,刘兴贵在位于呈贡新区的发改委办公室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8月1日一上班,成建军就向领导汇报了网上艳照的事,发改委随即成立了专门小组,一组是由办公室主任邓永斌为首的3人调查组,另一组则是由他负责的3人信息组,主要任务是和媒体沟通。
但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调查组此后并没有开展工作。“我们的调查组并没有开展工作,公安机关也没有要求我们配合,没有任何调查部门要求我们配合。”刘兴贵说,“至于这个照片也好,这个事情真与假,不是发改委该过问的事情,应该由纪检部门或者公安部门来下结论。”
不仅如此,发改委对外宣称,因为心理压力大,发改委已为成建军调整了岗位,并且不接受任何采访。“从来我都是这样讲的,他正常上班,在其他办公室。”自从艳照事件发生后,跟媒体周旋了一周的刘兴贵,讲话已然非常谨慎,“现在没有一个调查结论之前,他不会见任何人。”
吊诡的是,尽管多家媒体此前报道发改委也向公安局报案了,但是刘兴贵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坚持认定,只是当事人第一时间报了警,“不存在发改委报警这个说法”。
谁发布了鉴定结果
就在刘兴贵对媒体否认成建军是照片男主角的当天,一则“照片经鉴定是PS的”消息出现在云南网上。3日晚7点42分,该网发布消息:记者从昆明市公安局获悉,经昆明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检验部门检验认定,近日在网络上传播的昆明市发改委艳照门三张图片均为人工拼接修改后形成。
但当地公安局及宣传部门在当天接受媒体采访时,均否认发布过该消息。《北京晨报》报道称:“看到该信息以后,该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云南网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称该信息是昆明市市委宣传部发布的。记者又致电宣传部进行核实,对此,宣传部表示从未发布过该信息。随后,记者又向昆明市公安局新闻办求证,得到了相同的答复:没有发布过相关信息。”
当人们怀疑这是一则“假消息”时,同样的消息次日再次出现在昆明日报网络版上,同样标明来自昆明市公安局,令本来严肃的鉴定结论变得神秘莫测。当天,昆明市公安局新闻发方人姚志宏在其个人微博上粘贴了昆明信息港消息,并最后补充了一句:“就图片本身而言,通过警方的图形视频专家鉴定确被加工处理过。鉴定结论8月3日已经向有关单位部门进行了反馈。”面对网友的质疑,姚志宏解释道:“不矛盾,结论是没有发布,但结论是已经作出并反馈了的”。
究竟谁在急于代表公安局发布消息?《中国新闻周刊》联系云南网和昆明信息港相关人员求证时,云南网一高层领导说是通过特殊渠道得知这一消息,具体是什么特殊渠道就不方便透露,而昆明信息港工作人员称是接收到网站高层领导的短信通知。
消息的发布反反复复的同时,鉴定的结论同样受到公众质疑。
云南摄影家协会一位资深后期制作人在看过照片后分析,从照片光线的分布看,现场光源是顶光,特别是疑似成建军的男人额头上有两点明显的高光点。
该制作人通过使用PhotoShop打开照片,使用“反相”功能得到胶片的负片效果,可看出疑似成建军男人的身体左侧颜色较深,且颜色分布均匀自然,与图中女子手臂、图右男子手臂、腿部光源来源一致,均为顶部光源。
“从专业角度讲,要找到两张光源匹配度如此高的照片可能性极小。”上述专家称。
一位在影视广告从业10年的编辑认为,床上坐着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直视躺在床上的另一人,表情丰富,极其自然,三人眼神表情有种高度默契。
“要将别人的头像事先抓拍或收集,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而后才能天衣无缝地嫁接拼合。”该编辑认为,照片更像是暗藏的取证之作,而非故意伪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