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广东不再公布高考状元,今年继续“雪藏”状元。尽管教育部近年三令五申要求各地不要炒作高考状元,但难有明显效果。昨天,又有省份公布高考状元,而且不少高校仍然为高考状元提供高额奖学金,尽管广东不再公布高考状元,但人们对状元的关注却一如往常。
昨日,广东省高考成绩放榜,但未公布高考状元。为了严密控制关于状元的一切蛛丝马迹,广东省考试院甚至不再公布前十名的名次,这十名同学在自己成绩单排位一栏上看到的将只有“前十名”的字样而已。
其实,教育部门曾三令五申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却始终落不到实处。近日,教育部发言人续梅再次表示,教育部一直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不要对高考考生成绩进行排名,不要公布高考“状元”,也真诚地希望大家不要炒作高考“状元”。
状元曾被拉去做广告
教育部话音刚落,昨天安徽省又公布了高考状元。昨日的微博上也有广东今年高考状元的消息,鉴于没有准确的信息来源,不太有人敢相信,但对状元的关注由此可见一斑。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开始,高考状元便与高考紧紧联系,成为高考重要的衍生品。有高中的光荣栏里,十几年前的高考状元事迹介绍,仍在鼓舞着“后来者”。
状元们也被社会关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少商家竭力挖掘“状元”们的潜力,找“状元”做广告、代言产品。曾有媒体报道有“状元”去店铺买糖也被商家挂出“热烈祝贺我市高考状元在我店购买糖”的横幅广告来促销。
有专家认为,高考“状元”其实形成了一条利益链,从而成为学校、教辅机构、企业家争相追捧的“香饽饽”。有些“状元”能收获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元的现金奖励和各种荣誉,所在中学则为日后争夺优质生源打下基础。
广东曾经“状元成群”
广东的高考状元也有特别之处。2003年,广东高考成绩揭晓,有报纸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八个‘状元’,花落七家”的新闻。这些“状元”的成绩都是900分。从1998年到2000年,广东高考“状元”数目分别是四个、五个和六个。
这皆源于广东高考的学科标准分是把全体考生按卷面原始分从高到低排序,经过处理,把名次转换为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就是标准分,最高是900分,最低是100分,中位分是500分。这个让外行人很难弄明白的计算公式,能让高于考生百分位0.99997的人获得900分,即排在全体考生前“十万分之三”的人可得900分,也就是说每10万个考生中可能出现3个900分的人。
一年高考这么多的状元,可谓“状元成群”,这一情况在2007年有所改变。当年,广东恢复对高考采用原始分计算总分的措施。这是广东上世纪90年代实行标准分以来,首次恢复原始分计分。这也意味着,在不重分的情况下,仅有两个总分状元。当时有人认为,标准分能遏制状元风。但这一判断显然太过乐观,总成绩“状元”获得的社会关注比以往更多。
状元今安在?
2009年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高考状元“阴盛阳衰”趋势日益明显,理科状元阵地男性尚能坚守,文科状元阵地已是女性天下;状元毕业后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成就远低“社会预期”。
昨天在广东高考放榜之时,本报记者也回访了近年来的广东状元。不少状元高考后的足迹都是这样的:先考上国内“牛校”,再到国外“牛校”深造。比如2006年广东状元、省实女生孙贝贝,去年从香港中文大学的保险、财务与精算专业以甲等荣誉毕业,现在则在英国牛津大学修读金融经济学硕士课程。
执信中学2003届状元徐岸汀也是其中之一。他当年顺利进入北京大学元培班,如今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生物化学和基因组学的博士学位。提到当年“状元”的光环,徐岸汀说对自己并没造成困扰,“好处还是很实在的,比如能让我进入北大的明德学生联合会”。徐岸汀认为这个社团是他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的人都很牛,啥志向的都有。”
创业篇:
一些选择开拓事业的状元们,成就也十分耀眼。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3届高中毕业生王俊煜,也是广东当年的高考状元,本科是北大元培班物理方向,毕业后“转行”,加入Google,之后跟着李开复去了创新工厂,现在是“豌豆荚手机精灵”(一款电脑软件)的CEO。
1998年广东省文科状元张锐进入北京大学法学院,2004年获得国际金融法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摩根斯坦利,成为该银行第一个在内地招聘至境外工作的中国籍员工。2005年他辞职创业,回国创办了以事件为核心的互动性社会交际网站——魔时网。
高校高额奖学金追逐状元
其实,在密切关注着高考状元的还有高校。为延揽状元,去年广外设立的新生奖学金最高达12万元,欢迎总分状元报考。在广东高校中,除了广外,南方医科大学近几年一直都设立最高奖学金10万元,吸引最优秀生源。暨南大学的最高奖学金4万元也设立多年,该校从2007年起还增设了单科高考状元奖,每人可获1万元奖励。华南理工大学对所在省、市、区总分排名第一者,给予奖学金5万元。
不过,尽管状元奖学金喊得很响,但这几所高校却没有斩获过总分状元。今年,广外因广东不再公布状元宣布取消状元奖学金,但其他学校仍在延续着对状元的“追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