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相信这是真的。”虽然已在报纸上看到堂兄被立案调查的消息,杨来福仍不相信堂兄会收这么多钱财。他甚至固执地认为,这是堂兄为官多年得罪过的仇人在整他。
这位与杨光亮有着不错情义的兄弟,对杨光亮的印象主要还停留在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
“他小时候家里很苦,什么苦都吃过。”杨来福说,杨光亮小的时候有两个绝活,一是打红砖,一是捕海鱼。
那时候,杨光亮干得最多的活就是用泥土制红砖,凭苦力为贫苦的家庭挣得微薄收入。
杨光亮小时候最喜欢干的事,就是下海捕鱼,而且多有斩获,“他一直都喜欢吃海鱼,而且也很会吃鱼,几乎都不用吐骨头。”
这个1954年出生的农家子弟不仅农活做得不错,还具备在当时看来较高的学历——高中毕业。有关资料显示,1974年,杨光亮被任命为大榜公社海坡大队党支部书记,随后被委任为公社办公室主任,公社副书记,羊角区区长、书记。
其后,杨光亮的政治生涯突飞猛进,1987年开始担任电白县副县长,1993年任县长,1995年任电白县委书记,1998年任茂名市政府副市长,2003年起任茂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不让家人包工程,大舅是他的“守财奴”
不过,杨光亮仕途上的高歌猛进,在一些家属亲戚看来,并没有形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效应。
杨来福,这位在家搞养殖的堂弟,现在还在念叨当初堂兄为何不帮他也弄个一官半职。
杨来福说,“我们家族并没有什么人因他而得到提拔或者发财致富。”
在带着记者参观杨光亮的老屋时,杨来福不忘介绍周边几栋尚未粉刷的红砖屋给记者看,他说这些都是杨氏族人的房屋,“你看,与周围这些做生意大老板的房子相比,我们这些人的房子算是村里最差的。”
他印象中的杨光亮不让他们承包工程。杨光亮说,怕人说闲话,如果没做好,他脸上无光。杨光亮最初为官的时候,确实有些族人想找他承揽一些建设工程,但都被杨光亮拒绝了。
但记者在茂名采访期间,获得的信息却与杨来福所说的不尽相同,一些亲属就是仗着杨光亮发财的。
如杨光亮有个堂弟负责帮杨光亮放高利贷,杨光亮曾交代,这个堂弟所放高利贷的利息,最高达到百分之三十。
不仅自己家的兄弟得到照顾,其大舅谢忠良更是杨光亮的“守财奴”。杨光亮贪得的大部分钱财都是存到他的“名”下。
“从2003年直到2009年,都是以他的身份存的钱,包括放的钱,收的利息回来也是转到他那里,包括换港币的钱,也全部是转到他那里。”杨光亮被双规后如此交代。
杨光亮这位做生意的大舅,既是他的洗钱替身,也是他最好的掩护。
在案发前夜,杨光亮看着那两个藏有60多本存折、存款达6500万元的密码箱,他第一个想到的最佳保护人就是他大舅谢忠良。杨光亮让他仓惶将其转移。好在办案人员根据相关线索,最终将这两个密码箱起获。
官员眼中的杨光亮与百姓眼中的杨光亮
“豪爽义气的大鳄”,“电白没落的根源”
记者在茂名采访发现一个怪现象,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官员都认为杨光亮并非十恶不赦,并称赞其“豪爽”、“讲义气”,但当地的老百姓对杨光亮则怨声载道,认为他是电白如今贫穷落后的罪魁祸首。
记者接触了多位与杨光亮相熟的政府官员,他们都认为杨光亮在茂名的名声并非臭名昭著,特别是在官场,议论的多,骂他的少。有人甚至说,“出事归出事,但没有一个人骂过他。”“他不喜欢搞小利益。”有官员说,在机关工作人员的心目中,杨光亮的形象和作风还是得到认可的,“在电白,我就听人说过,有很多干部即使一分钱不花,也可以谋得一个位子。”
一位电白县委的工作人员给记者介绍的一件事,似乎也印证了该官员的说法。
该工作人员说,杨光亮任电白县委书记时,电白县委常委会秘书一直是副科。但某一年,常委会经讨论决定,将常委会秘书一职定为正科级。
听到这个消息后,此前担任过常委会秘书的某官员找到杨光亮,并拍着杨光亮的肩膀对他说,自己做常委会秘书多年,如今虽然工作调动了,但还是个副科,能否也给他提个正科。
“可以,下次开有关人事会议时,你提前打电话提醒我一下,我帮你解决。”杨光亮答应得很爽快。
到开有关人事会议时,这位官员如期给杨光亮打来电话提醒此事。“杨光亮当场就提议,让该官员也享受正科级待遇。”
会上,杨光亮让组织部门为该官员办理了“升级”程序。
该工作人员还提到,杨光亮用人不太分派别。那时,杨光亮任命官员,只要是能认真贯彻执行他命令和意志的人,不管是不是自己阵营的,都可以得到重用。
不过,一些当地百姓甚至政府官员向记者反映,电白县的行政编制较膨胀,导致公务员工资偏低,他们大多将这个历史原因归咎于杨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