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数学、英语(论坛)等学科类竞赛奖项,又有书画、朗诵、声乐等才艺证书——不少小学生很“全能”,获奖证书装满了家里几个抽屉。近日,记者在武昌武珞路奥山中学、粮道街厚朴中学“小升初”咨询现场采访发现,有小学生每年要“挣”10个证书!
考证故事——获59个证书还觉分量轻
小芸(化名)是武昌区昙华林小学六年级学生。她报名择校的简历中,绝大部分是各类获奖证书的复印件,从学校的“星级学生”、“三好学生”、“守纪小模范”、“爱心大使”、“科技小博士”、“文艺小明星”等荣誉称号,到校外的“区级优秀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绘画比赛一等奖”等奖项,到目前为止,她共获得了59个证书。
“女儿正在培优呢,我们还觉得证书不够。”24日晚8时,记者联系上小芸的妈妈刘女士时,她无奈地告诉记者,自己咨询后得知,初中学校嫌女儿的证书分量轻,“虽然孩子是全面发展,招生人员却觉得她学科特长不明显,比如奥数证书太少了。孩子现在周末就在培训奥数。”
记者调查——111人交上1304个证书
在某“公参民”初中,记者随机抽取了111名小学生的简历进行统计,发现他们共交上来1304个证书,平均每人有12个证书。
证书类型五花八门:奥数、英语大赛、作文竞赛、花灯制作、古筝考级、首义知识比赛、语文诵读、涂色大赛、计算机小能手、围棋比赛、优秀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播音员……部分小学对思想品德好、成绩优异的学生实行期末“免考”政策,一些家长连“免考证书”也放进了简历,还有的将在培优机构测试中的荣誉成绩证书也纳入竞争的“资本”。
孩子辛苦——从早6点忙到晚11点
孩子们这么多的证书是怎样获得的?一位小学校长介绍,除了常规的一些证书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学习表现的肯定外,另外约有一半的证书是要通过校外培训、参赛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