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国·辉煌60年22年间,中国义务教育完成“四级跳”
2008年9月1日,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日子,继2007年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后,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
这是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跨越,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从此以后,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山村,无论是边陲小镇还是南疆海岛,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可以有学上,每一个家庭都减少了一份经济负担。这项惠民政策的阳光,照亮了广大孩子的心灵,也为中国未来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凝聚着中华民族对“有教无类”梦想的执著追求,更铭记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领导广大人民进行的艰辛探索。
中国义务教育的提出从清朝末年算起,与世界上较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相比晚了近3个世纪,距今也有百年历史。清朝末年、民国时期,中国的有识之士都提出过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口号,然而,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旧中国无力也无法把有志者的呼唤和人民的愿望变成现实。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把提高民族素质,普及义务教育当作崇高而神圣的责任。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竭尽所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普及教育。然而,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以及教育经费短缺等因素,注定了义务教育发展之路的艰辛和崎岖。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长远利益出发,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实施义务教育提升为国家意志,提升到教育发展“重中之重”的战略高度。自此,我国义务教育开始拾级而上,开始了向免费义务教育的艰难攀登。
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改善基本办学条件、20世纪90年代基本实现“两基”目标、21世纪初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到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四个阶段,完成了发展的“四级跳”。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掀起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新热潮。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困境中腾飞,着重改善办学条件,在普及初等教育基础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了义务教育发展的第一次跳跃。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新的奋斗目标,开始了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第二次跳跃。
历史必将铭记:在世纪之交,中国政府向世界庄严宣布基本实现“两基”目标。到2000年底,全国通过“两基”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至5%以下。
国民教育的普及程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基础水平的标志。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如期实现“两基”目标,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有标志性的成就,也是世界全民教育的重大突破。据世界银行的计算,1999年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11年,世界平均水平为6.66年。
日本普及小学教育用了78年,美国普及小学教育用了100年,中国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真正确立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算起,用15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的普及义务教育之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评价说:中国的成就值得世界其他国家借鉴和学习。
这样的成就令人欣慰,更催人奋进。21世纪初,在我国基本实现“两基”目标后,约占全国国土面积2/3、占全国贫困人口一半的西部地区成为全面实现“两基”目标最后的“硬骨头”。
为此,我国实施了《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通过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两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西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彻底改变西部教育落后的面貌,实现了义务教育的第三次跳跃。
到2007年,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8%。
这一时期,教育公平日益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200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我国又用三年时间,实现了由西部农村向全国农村延伸,再向全国城乡全面辐射的义务教育免费机制。
“普及义务教育是一项重大的奠基工程。”教育部部长周济说:“通过全民教育的普及发展,中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5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一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7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在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基本普及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和中国的综合国力获得了全面提升,也标志着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有专家指出,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人类历史上一场伟大的实验,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也是13亿中国人民对全人类进步作出的伟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