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皮革专家王全杰有这样一个“另类”的学习班——“全国皮革专业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不但不收学员一分钱学费,还包吃、包住、包交通费;来自全国各地知名的皮革专家来这里讲课,不但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差旅费、住宿费都要自理,讲完课还要请学员们吃饭,唱卡拉OK。 在这里,人大代表、博士生导师带头掏粪池、挖地沟,聘请工人师傅作导师,研究生跟工人师傅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这个“另类”的学习班不要求学员来考试,要的是他们学会动手,对传统教育发起了挑战。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学习班?到底是什么东西让这个学习班受到学员、学校、企业的一致肯定?7月22日,为期一个月的第五期“全国皮革专业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在烟台正式开学,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位于烟台大学的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与有着“皮革教父”美誉的王全杰教授以及学习班的学员们零距离接触,来揭秘执着探索者的心路历程。
执着探索,敢为天下先——质疑声中打造一片新天地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已被人们视为一条铁律。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各样的学习班让人们应接不暇,但是不管怎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与“钱”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在商品社会里原本是无可厚非。但是,王全杰的这个“全国皮革专业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确是如此的“另类”,以至于你嗅不到一丝的铜臭味。所有学员一律享受“五免费”政策:参加学习班的研究生培训费、实验费(含材料费)、住宿费、餐饮费、公用交通费全免,困难学生补贴往返路费,一切费用由王全杰一人筹措。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王全杰教授用他的“五免费”政策向人们宣告着这样一个事实:这儿就有免费的午餐!
举办这样一个“另类”学习班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行业里引起轩然大波。人们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些领导不信,教师不信,学生也不信。做解释,没用,骗子也这么说!有人说王全杰这是在标新立异,有人说他是在哗众取宠,甚至有人以为王全杰是打着“五免费”的幌子耍花招,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你们免费办学习班,该不会只是说得好听吧?”“会不会开班的时候不收钱,把我们骗了去,开了班以后这个要钱那个要钱的,像旅游景点说是不收大门门票一样?”……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王全杰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你不信就来试试看,慢慢地就会知道真相的。”
好说歹说,终于有人来了,全国设有皮革化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点的6所大学,有9人志愿报名前来“吃螃蟹”。在人们疑惑的眼光中,王全杰的第一期“全国皮革专业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于2004年7月1日在青岛制革总厂开张了。这9名敢于先行的研究生,吃到了学习班“免费的午餐”,尝到了“螃蟹”的鲜美;大伙疑惑的眼光消失了,学术界张大了眼睛,为其赞叹;企业界收起了疑惑,为其喝彩。第一期学习班办完,学生反映良好,社会呼声很高,于是每年一期连续不断,2008年的第四期学员达到34名,到今年已经是第五期。
并且,由于“全国皮革专业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击中了当前工科高等教育的要害,已经深深为皮革行业的企业家所拥护,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被王全杰的精神所感动,纷纷提出赞助。如广西的东红制革、河南的中牛皮革、浙江的盛汇化工和瑞星皮革等企业来信来电要求成为永久赞助单位,支持学习班的继续开办。还有业内的骨干企业提出将学习班搬进他们工厂去办,在三家竞争单位中,河北辛集的东明皮革有限公司凭借其先进的技术、良好的信用,争得了第五期“全国皮革专业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的承办机会。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动手干”这是王全杰整天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王全杰说:“都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实践环节缺失,光埋怨发牢骚解决不了问题”。他告诉记者,学习班的宗旨是面向行业大局,强化实践环节,注重人格塑造,培养动手能力。在这里,要让每个学员都能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为此,他从找实习工厂,找讲课师傅,买实验材料,找教室、买床铺、买被褥、制黑板、买碗筷、买蚊香这些小事开始,事必躬亲,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在一片质疑声中,连续四期“全国皮革专业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的成功举办为我国的工科高等教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同时,也为中国皮革行业人才培养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学会动手、学会吃苦、学会与工人相结合”—— —种教育理念的宣示
从2004年至今,研究生们享受的一直都是“免费的午餐”。王全杰自掏腰包和企业赞助,四期“全国皮革专业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共计付出了37万元。我们不解地问王全杰:“现在实行社会了,你还想当武训吗?你办学习班不收费,究竟图什么?”“图的是教育改革观点和思想得以验证!图的是机会均等的教育理念得以倡导,图的是皮革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现”王全杰以一串排比句坚定地回答。
说起办“全国皮革专业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的初衷,王全杰教授感慨万千,向我们讲述了他在2004年5月在中国皮革科技会议上的一段经历。
“现在有这样一种怪现象,就是研究生有"三怕",一怕动手,二怕吃苦,三怕跟工人打交道。”“近些年来,皮革专业教育重应试,讲论文发表的多少,不大讲专业技术和社会实践了”……会议上,来自企业界对研究生的“三怕”强烈反映,这深深地震撼了科研、生产双栖的博士生导师王全杰教授。王全杰进行了专门的调研,了解到许多大学生学了4年皮革竟分不清猪皮和牛皮,有的研究生拿到硕士学位却不会独立制革,甚至连基本工序也弄不清楚。“学皮革的不会制革”已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于是,在中国皮革行业出现了两个极具讽刺意义的极端:一方面是大量皮革专业的毕业生改行它业;另一方面是,企业科研和技术人才奇缺,不得不花高薪从韩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引进技术人才。
了解到这些情况,作为博士生导师的王全杰心里十分沉重。同时,这也让他下定决心,为研究生补上动手能力这一课,实现他长久以来的愿望。针对研究生的“三怕”,他大胆提出了“学会动手、学会吃苦、学会与工人相结合”的“三学会”方针,决心用这种理念创建一个学习班,将学生从应试教育的苦海中解脱出来,提高动手能力,让研究生切实能够学到真本事。
被称为“另类”学习班的“全国皮革专业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坚定地走过了5年的探索之路,王全杰的执着赢得了整个行业的首肯,他越来越觉得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他认为,自己当初的感觉是对的,因为它符合市场经济的供需要求,“物以稀为贵”,行业需求的才是最有前途的。尽管这个“另类”的学习班在全国各个行业当中还是首创,但它宣示了一种全新教育思想和理念,宣示了一名从事高等教育教师的苦苦追求和执着探索。
“导师带头挖粪池,掏地沟”——大师风范折服每一个人
学习班提出“学会动手、学会吃苦、学会与工人相结合”的方针,对于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研究生来说很难理解其意义,王全杰就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引导大家。一到工厂,王全杰带头打扫厕所、清理垃圾、掏地沟、挖粪池,使研究生们很受感动。一位全国鼎鼎有名的博导、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得者,竟然能这样扑下身子真做实干,这让研究生们惊奇之下很受感动。在车间里,学员们白天跟着王全杰设计工艺、亲手操作、亲手加料,直到制成成品,晚上听专家和工人导师讲课,切磋在车间动手操作时遇到的问题。每天早上同学们早起半个小时,打扫工厂卫生,里里外外清扫一遍;每次饭后同学们将餐厅地板拖得干干净净,饭桌抹得一尘不染。工余时间和车间工人谈心,星期天还跑到工人家里进行家庭访问,跟师傅一起包饺子、喝啤酒,学员跟工人打成一片,成为了好朋友,有的分别了三年还在“走亲戚”互相来往。
四川大学皮革系24岁的博士生俞凌云是一个被称为“小黛玉”的柔弱“靓妹”,参加学习班前对鞋面革和服装革的工艺无法区分,在2008年“全国皮革专业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三个循环强化训练中她不怕吃苦,乐于动手,勤学好问,带领本小组独立设计出防水透气性鞋面革工艺,并亲自动手制出了合格的产品,受到了企业的好评,专家认为该产品迎合市场需求,具有推广价值。结业总结会上,俞凌云被工人师傅和学员一致推选为优秀学员标兵。
俞凌云在总结中这样写道:“有人问我,你一个女生这么拼命干不累吗?我只是嘿嘿笑没有回答,因为我在用心体会与工人结合的乐趣。走进工厂,亲自动手,才切身体会到工作中的学问有多深,理论是如何与生产相结合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及动手能力的缺乏”。
大家实实在在地学到了真本事,这些研究生逐渐成长为能动手、会制革的实干家,受到生产企业和科研部门的青睐。现如今,“全国皮革专业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的结业证书已经成为皮革行业的金字招牌,从这里走出的研究生成为企业和科研所争相聘用的“香饽饽”。好多企业来电征询证书的真伪和学生表现,台湾宏麟华行的张岱明总经理曾多次来要优秀的毕业学员,王全杰本人的实验室就聘用了两位第一期学习班的学员。
王全杰自然也赢得了越来越多学员的敬重。温州大学硕士生李乐祥返校后给王全杰发的短信说:“在烟台、海宁的每一天我都处于感动之中,学习班让我心灵上断奶了,心理成熟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陕西科大硕士生杜丹华也感慨:“30天的学习班让我一下子变成了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