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位于北京市中鼎大厦的某培训机构报名现场人头攒动。这家以奥数培训而著称的机构由于报名者众多,采取了类似银行排号的方式,家长、学生要先“取号”,再按语音提示依次到窗口办理手续。
暑期开始,各类与课业挂钩的培训班如期而至,报名者趋之若鹜。 但与之对应的是,近日,四川、山东等地陆续开始加强整治,对奥数等暑期培训进行严肃整顿。
一方面是社会大众的热切追捧,另一方面却是管理部门的冷眼相向,暑期培训究竟该何去何从?
“跟风”报班愈演愈烈
在一个培训班报名现场等待了近20分钟的赵女士,准备给中考后的孩子报个英语音标班。“现在如果不提升孩子的竞争力,就上不了好中学和重点高中。有些小孩在上学之前就开始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有一些‘牛孩’甚至连公共英语3级都过了。”赵女士坦陈,从小学开始,她就给孩子报各类培训班,包括公共英语、奥数等。“我也知道盲目报班是一种误区,对孩子来说是负担,但是人人都在学,我们也是迫不得已啊!”
近年来,北京市暑期培训市场愈加火爆。海淀区某中学的石老师告诉记者,她班里80%的学生都上培训班,“谁不补课,就会和别人有差距”。
石老师还透露,一家名为“益智学校”的培训机构培训费用不菲,据了解,一个为期12天的初三全科提高班收费高达3300多元。记者登录该机构网站发现,“益智社区”的注册会员多达5600余人。
“喊停”声浪日益高涨
与社会上的蜂拥报名、“高温”不退相比,教育等有关部门对待此类暑期培训的态度耐人寻味。
日前,四川省成都市为了遏制奥数培训的蔓延态势,重拳出击,准备用一年时间分批分类、彻底封杀“疯狂奥数”。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娄进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奥数之所以疯狂,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一些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升学时过分看重奥数引起的。只要掐断了奥数在升学中的作用,奥数就疯狂不起来了。”
近日,山东省滨州市工商局也开展了专项清理行动,严肃查处虚假招生广告,目前已检查暑期培训班21家,取缔2家,限期整改13家。
市场上热火朝天、监管方冷面相对,暑期培训缘何遭遇“冰火两重天”?浙江省教科院针对该省6所优质高中、900名高中生进行的调查显示,45.6%的高中生认为学习负担“太重”或“比较重”,62.6%的学生认为听课效率“一般”,仅有14.7%的高中生对学习状态表示“满意”。
“现在各类培训班成了课堂教育的延伸,加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负面体验,导致很多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说。
功利性强使教育走偏
“升学离不开考试,想考上好学校就得补课,这就像是一个大漩涡,一旦旋转起来,任何人想站在旁边观望都是不可能的,你不由自主地被卷进去。”面对“不得不报”的暑期培训班,北京家长蔡先生打了一个无奈的比喻。
“说起来深恶痛绝,做起来乐此不疲”,在众人的针砭声中,一年一度的暑期培训依然热度不减。其深层原因究竟为何?方展画认为,根源在于当今的教育有一种异化倾向,功利目的过强,对人的自身成长,特别是青少年的精神成长缺乏关注。
“ 现在的社会大气候就是追求好工作、好学校,人为地给学生增加补习和培训的负担,而把人的可持续发展放在了次要地位。”方展画说,学生的求知过程其实不仅是认知过程,还包括一种情感过程,应让学生乐于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喜悦,但当下只以考试结果论英雄,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倾向。
方展画认为,与发达国家让孩子在中小学玩着学、上大学后努力读书相比,中国孩子在中小学埋头苦读,上了大学反而放松了要求,这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来说十分不利。如何摒弃功利心态,回归教育的本源去真正关怀人的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引导。
编者按
暑期来临,在这段本应由青少年自由支配的时光里,他们会以何种方式度过?是体验网上冲浪的快感,还是享受挥汗锻炼的乐趣?是在社会实践中感受生活,还是在各类培训班之间忙碌奔波?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关注学生们的暑期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