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报道:一辆银白色的面包车沿着良垌村新修成的山路蹒跚而行,坐在驾驶室的张大进眉梢挑动,满脸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自己一家人刚刚完成的这份杰作。“走这条路去大坡镇,比另外一条路近3公里,可以节省1个小时”。
出山要道被堵难修通
拥有3000多人的良垌村是广东茂名高州市大坡镇所辖数个村委会之一。山峦叠嶂之中,一条坎坷、曲折的山路帮助其与相对繁华的市镇保持着人与物的顺畅交流。
张大进所说的“另一条路”是良垌村原有最重要的一条出村山路。沿该路线行走8公里,途径大旺垌村,即可到达大坡镇圩。虽然自1989年贯通之后,该路一直未能铺上水泥或柏油,2、3米的宽度如果用车道的概念来衡量,也只能勉强算是一条单行线,但只要不求速度,摩托车、汽车也能缓慢碾过崎岖的路面。
大旺垌村与良垌村相邻,山路中点的位置也使其无愧于“良垌村咽喉”的称呼。两个兄弟村近些年来的关系,一直磕磕绊绊。特别是2003年以来,围绕修路占地、电站用水等形成诸多历史纠葛,双方村民冷眼相向。而随着矛盾的不断升级,连接两村的这条山路更成为争斗的焦点。“每年都会被(大旺垌村民)不定期挖断几次”,良垌村民认为,地理位置上的劣势使自己不得不受制于人,甚至付出惨重代价。
2005年夏,台风袭击过后,这条山路被滑坡产生的土石方死死堵住。良垌村民意欲修通,却遭对方阻挠。而此时,一村民突发疾患,救护车却无法进入,无奈只能采用人背、手抬的原始方式。不幸的是,病人没等送进医院大门,就已在亲人的后背撒手人寰。
在两村矛盾短时间内无法化解的情况下,寻找一条通往大坡镇的新路,成为摆在良垌村民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2008年1月,良垌村原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何为文获刑入狱。虽然村民自称“大家都很团结”,对于杂姓而居的良垌村来说,灵魂人物的突然退场,让修建新路的希望显得极为渺茫。
就在交通解困的希望渐行渐远之时,去年年底,良垌村新辟出村山路的僵局,竟奇迹般地被打破了。而挑起这道大梁的,则是一位耄耋老人干枯而瘦弱的肩膀。
张家自筹资金辟新径
老人名叫张运才,已经在良垌村大路塘村小组默默生活了85年。张运才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普通村民——非党员出身,也没有尝过当村干部的滋味,只进过几天学堂的他,至今只能从“一”勉强写到“四”。但一个雄心勃勃的修路计划,却已在他心中埋藏了许久。
虽然原有山路20年前已经贯通至良垌,而老人所居住的大路塘村小组距离这条路的实际终点良垌村委会,却还有数百米路程。其间相隔一片稻田,虽有一条羊肠小路穿过,但仍然无法改变大路塘村小组的孤岛状态。老人的二儿子张大进几年前建新房的时候,砖石材料都是先卸到村委会,再“雇人一点一点扛回家”。
2005年,张运才向良垌村委会提出自筹资金,打通大路塘村小组和良垌村委会之间的道路。但这一建议并没有得到对方的支持,理由是:修路要占用水田,问题十分复杂。而部分村民也的确不愿无偿牺牲水田给张家修路。
去年12月,良垌村处于群龙无首状态数月之后,张运才老人决定重启搁浅的修路计划。面对那条途径大旺垌村的山路随时可能被切断的现实,他决定另辟蹊径,自另一方向重新修建一条途径河口村通往大坡镇的新路。
下定决心后,张运才旋即召开家庭会议。父亲的暮年壮志得到了4个儿子的鼎力支持,并依据自身财力,每人领取了几千至数万元不等的筹资任务。
不过,消息闭塞的老人并不知道,同在深圳打工的四个儿子眼下正在经济寒风中“瑟瑟发抖”。最早出去的大儿子张大华,十几年后的身份仍然是一名普通保安。“以前最多每月能挣900多块,现在600元也干”。二儿子张大进是一名货车司机,生意比往年冷清了许多。而两个小儿子合伙开设的模具加工厂,也正在疾风暴雨中顽强求生。
按照张运才的统计,整个工程总计投入资金52000元,除32000元来自儿子和自己的原有积蓄之外,剩余2万元均来自亲戚朋友的借款。
竣工日老翁左腿被截肢
2009年1月,随着一台钩机、一辆运土卡车轰鸣着攀上陡峭的山坡,老人带领自己的儿子、儿媳拎着锹镐紧随其后,新时代“愚公移山”的故事在高州西北部的大山深处上演。
每天早上7点,张运才的身影会准时出现在工地,下午6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他对这条路的感情之深,如同在照料一个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儿。但周而复始十几天之后,日益严重的脚伤,让老人不得不暂时告别这条让他牵肠挂肚的新路。
2005年,80多岁依旧躬耕田亩的张运才老人,在插秧时不甚被田里水虫咬伤,并引发感染。2008年11月,老人的左脚小脚趾被迫切除。而新路工程启动之后,长时间劳累加之细菌感染,至今年1月下旬,老人的脚伤再度复发,并迅速恶化。和许多农民一样,一辈子很少吃药、打针的张运才老人选择了“捱”。但病魔的威力,大大超乎了老人的想象。痛入骨髓的煎熬,让张运才整日无法入睡,食欲不振。体重也由近60公斤急剧下降至40公斤。
3月初,就在新路主体工程基本告竣之时,一手造就它的张运才却在床板上痛苦呻吟、辗转反侧。
4月22日,张运才拖着已经大半溃烂的左脚,被家人抬进高州市人民医院。而此时,老人左脚血管已基本坏死,血液循环也发生困难。4月24日,老人第二次被送上手术台。这一次,张运才的左腿膝盖以下部分被全部切除。
在良垌村,虽然张运才老人修路一事已经妇孺皆知,每到周末,许多人家的孩子也会背着书包,沿着这条更为便捷的新通道,往返于良垌村和镇中学之间,但在整个修路的过程中,没有人在资金上向张家人伸出援手。用大儿子张大华的话说:“你修成了,我们就走”。
如果说村民对张家修路尚抱以“乐观其成”的心态,那么大坡镇政府对此事则浑然不知。现任良垌村驻村干部的一位大坡镇镇委委员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他对张家修新路一事“毫不知情”,甚至至今不知张运才为何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