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君子著名影评人
严格来说,对《拉贝日记》没有什么太大期待,其实对关于南京大屠杀这种题材的电影都不是很感兴趣。如果要关注这段历史,我认为纪录片《南京》更具有真实性,如果要引起当代中国人的反思,那我推荐一本书——《中国不高兴》,这本书比电影更具有积极意义。
我看过《南京!南京!》,拍得很好,但是却让我感到迷茫,由于视角混乱,影片内容有些暧昧不清,让人感觉不知道导演要表达什么。陆川做了一件应该由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做的事,因此我为陆川导演感到可惜。
至于《拉贝日记》,由于它是一部比较主旋律的电影,所以我想定位相比《南京!南京!》应该更准确,会比较有立场。通过一个曾经的“侵入民族”的角度来拍这段历史,视角很独特。
曾子航娱乐策划人
《拉贝日记》和《南京!南京!》的角度不同,更强调“拯救”这个主题。我认为它是《辛德勒的名单》的中国版。全片的暖色调处理不会造成很压抑的感觉,充满了温情。
亮点推荐:
一、人物十分丰满。一反英雄人物高、大、全的形象,反而客观的塑造了一个信仰纳粹、起先对中国人满不在乎的拉贝,对比下拉贝之后的作为更打动人心。
二、感人的场景。拉贝将中国难民藏在德国国旗之下免受敌人轰炸的场面十分令人感动。
《拉贝日记》最大的功劳是让我们认识了约翰·拉贝这位国际友人,从前中国的孩子们只知道“国际友人”——白求恩,而拉贝先生的事迹足以让我们在教科书上重述篇章。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友人的真实结局是很悲惨的,在回国后遭纳粹逮捕和监禁,最终在穷困潦倒中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