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里头呈现的1980年代的初恋很纯净,虽然有遗憾。导演说,其实初恋,每个年代都一样。
谢东
本报讯 (记者 黄锐海 实习生 廖仕祺)一个高中毕业后辍学当了邮差的男孩,为了不让自己心爱的女孩离开家乡去北京读书,于是把她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给扣了下来……这是今晚“先锋光芒”将放映影片《与你同在的夏天》(以下简称《夏天》)的故事,讲述1980年代一段初恋,导演是曾作为张艺谋第一副导演的第六代影人谢东,这也是继2004年关于婚外情的《冬至》后,谢东“情感三部曲”的第二部。
昨日,谢东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之所以把时间设置在1980年代,是他对那个时代有一定的情结,但其实在电影里,他却刻意弱化了那个时代的背景,而是纯粹描写“初恋”,所以即使现在的年轻人看,也同样能在里面找到初恋的情绪。此外,谢东今晚也将亲临影院,在影片放映完毕后与观众交流。
电影的情绪
“80年代的初恋,跟现在的情绪是一样的”
1980年代,贵州一个偏僻的小城镇里,年轻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到大城市发展。男主角暗恋着同班的一个女孩,为了替女孩打抱不平而被学校开除,当了一名邮差。高三毕业,女孩考上了北京人民大学,男孩却悄悄把通知书扣了下来,在之后的数月里,他一直为了这个事情而内疚不已。
记者:为什么选择1980年代作为故事背景?
谢东:我自己的青春期就在80年代,这样拍起来会更有感觉。但这个故事所处的年代比我实际的经历可能还要早一些,更像我姐姐那个时代,但一定有我们的记忆在里面。
记者:会不会担心这段初恋故事与现在的观众情绪脱节?
谢东:这个问题当初也有考虑过。我把那个时代一些标记性的东西,譬如政治氛围什么的都刻意弱化掉,只是借助那个时代作为背景,去刻画一段很单纯的初恋故事。其实初恋,每个时代都一样,那种青春期的情绪是一样的,即使90后的观众看起来,也会找到共鸣。
记者:故事从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引发,这是否反映了你的一些真实记忆?
谢东:有很多细节是,但像“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条主线,是一个意识感觉很强的东西。那时候的年轻人大部分都能感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只有考上大学才能离开家乡,去大城市。之前张元看了这部片后,就反应特别强烈,他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好像说传达室的人把他的录取通知书弄丢了,他说要不是最后找到,说不定他就在哪儿当个美术老师了。
故事的悬念
“女主角有没有出车祸,留给大家去想象”
影片不时出现火车在城镇街巷中穿行而过的画面,铁路与站台的镜头也时刻表现着渴望离开的情绪。
影片开头用倒叙展现了故事的结尾:男孩把通知书交到女孩手中,女孩离开时发生了车祸。但在片末出现的结尾中,女孩坐的车却安然地开过,没有了与大卡车相撞的一幕。
记者:火车头、田野、路这些场景,是为了营造初恋情绪而设计的?
谢东:对,我是希望,任何纯真的东西,不管你放在什么地方,什么时代,它都应该是让人有感触的。我们尽量去发现普通生活之美,火车、铁轨,还有那个理发馆,都是尽量去争取自然,但还是有些刻意的倾向的。
记者:开头倒叙结局与片尾的结局不同,这体现了你怎样的意图?
谢东:多少是有些希望能把结局表现得没那么沉重。你要按顺序讲故事的话,其实最后女主角就是被撞死了,但我在拍摄时老有一种感觉,就是最后不能让车给撞了,这应该也是观众在看这部片时会出现的一种愿望。出字幕时我们用一张黑白相片衬托,这其实也等于是交代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