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患者,如果术后丧失肛门功能,靠“粪兜”生活,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能否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还要从“便”说起。
莫把便血当痔疮
一位中年男子,近半年来大便次数增多,并伴有少量黏液和血液。他认为自己是痔疮发作,没有放在心上,仍然坚持上班。在一次大肠癌普查中,他被医生确诊患了大肠癌,而且已经到了中晚期。北京军区总医院普外中心主任李世拥教授对此十分忧心。他说,这种把便血当做痔疮的患者并不少见,如今,人们吃得越来越精细,运动量越来越小,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可是直肠癌的发病率也跟着上去了。
直肠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道恶性肿瘤,肿块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在黏膜和黏膜下层发生,常为腺癌。它生长迅速,容易转移,术后容易复发,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70%的直肠癌患者,肿瘤生长的部位处于直肠的中低段。这意味着患者如果做不了保肛手术,后半生将面临“粪兜伴人行”的痛苦,人走到哪里,难闻的气味就跟到哪里。由于直肠癌早期临床常无症状或无特异症状,人们对直肠癌的早期征候并未引起重视。
注意身上的危险信号
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常常不典型,容易误诊。我们应注意自身有无可疑症状,“便”字当头,提高警惕。比如:
●大便带血或出现黑色粪便。
●大便中有脓血或黏液血便。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或有里急后重。
●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肛门部或腹部有肿块。
●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原因不明的贫血。
●突然体重减轻。
●发现有多发性息肉或者乳头状腺瘤。
当病人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一般来讲,外科医生作肛门指诊检查可发现直肠肿瘤。另外,作直肠镜或结肠镜检查,对可疑病变取组织活检,病理定性可明确直肠癌诊断。
如何选择保肛手术
目前,多数大医院都能进行保肛手术,即“结肠肛管吻合术”。但这一术式有三个缺陷:首先是结肠与直肠之间的断端吻合面是“对接式”,接口部位受到张力作用,容易出现裂缝,造成吻合口瘘。其次是术后由于肠道的“储袋功能”极差,许多患者每天的排便次数都在10次以上,生活极不方便。第三点是对于距肛门5~8厘米的低段直肠癌患者这一术式便束手无策了,病人仍需造瘘,挂粪兜。
为了弥补这些手术缺憾,李世拥教授成功地推出了一种新方法-“套入式”手术,医学上叫做“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这种手术把结肠与直肠之间的“对接式”吻合,改变成“套入式”吻合,也就是像“插钢笔”一样,把结肠入直肠中3~4厘米,使接口形成双重保护。这样的接口既不容易绷漏,又保留了括约肌和神经的反射功能。
由于患者术后肛直肠环和肛管皮肤得以完整的保留,病人的肛门“表里如一、有名有实”,不再出现便急和失禁现象,经术后缩肛训练,排便的次数每天可控制在2~3次。更先进的是,对于肿瘤长在距肛门5~8厘米甚至2~3厘米,用通常的方法不能保肛的直肠癌患者,此种手术仍有办法“拯救”患者的肛门。目前,已有100多名患者接受了“套入式”保肛手术,其中许多人重返了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