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常用药者,一旦生病用起药来便相对那些“药罐子”恢复要快得多。对这一现象不仅仅是医护人员有所认识,连那些久病者可能也会有深刻的体会。特别是那些常用抗菌药的人和不常用药者对比最为显著。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与下列两大因素有关:
一是人类机体内部代谢机制在起作用。一般而言,我们服进的药品都在肝脏进行代谢和转化,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肝脏药物诱导酶的作用。经常用药者此类酶活性会大大增强,对于药物分解代谢的能力有所提高,所以相对而言血液中有效药物浓度下降。
二是病原微生物对于药物的耐受和抗药,这突出表现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方面。医生们已经观察到,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用于临床,经过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后,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可通过各种机制对其产生耐药性。细菌和一些病毒似乎天生就有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能通过形成降解抗生素的酶类这一行为使自己遭其荼毒,而且这种能力一旦确立,还能通过一种叫做“质粒”的东西互相传递或遗传给后代。这几年,细菌耐药现象在全世界都有报道,它与抗菌药物的滥用密切相关。由于不适当放宽应用抗生素,甚至一些新的抗菌药物投入临床不久后就有高度耐药的报告,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应用不久后使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不动杆菌等感染发病率明显增高。
因此,一定要把握好使用药物的度,千万不能随意滥用,以免到关键时候选用困难。对于疾病,还是应该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要着眼于锻炼身体,调整身心,合理营养、劳逸结合,从而提高自己内在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一有感冒发热就轻易使用抗炎药物,往往潜伏着相当的危险,可能给我们自己留下严重的隐患。
当然,也不是说我们生病时该用药的时候也强制不用,如果这样,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影响疾病的康复,正确的做法是严格掌握好用药,特别是那些从易产生抗药性的药物,更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