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平均每年都要增加近百种新药,许多患者认为“新药”一定是“好药”,总想赶快用上。其实,“新药”并不等于“好药”,加上眼下各种媒体对新药的副作用宣传极少,致使“药源性疾病”逐年增多。
新研制的药物可能对某些疾病有良好的疗效,或者比同类药物更胜一筹。但是,新药毕竟应用时间较短,试用的病例也有限,其可能产生的某些副作用还往往未发现,因此使用新药的风险比使用老药要大。
50年代,美国研制的药物“反应停”,对治疗妊娠反应非常有效,很多孕妇竞相服用。没想到这些妇女后来多生下了四肢短小,貌似海豹的“海豹婴儿”,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
另一方面,有些新药的实际疗效并非真比老药好。比如利福平,它刚刚问世时,许多宣传都吹嘘它抗结核效果如何奇特和理想,但经过多年的使用证明,利福平的抗结核效果与异烟肼相当,单独用它治疗结核杆菌还容易产生耐药性。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药可以称为“好药”呢?
药理学家为“好药”规定了三个条件:
一是必须疗效确切;
二是对人体的毒性或副作用最小;
三是相比之下价格便宜且服用方便。
所以,您在选药时绝不能把新药、价高、广告多作为“好药”的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