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药物的要求也逐渐升级,那么,究竟什么药是好药呢?我国著名药学专家告诫人们:药物并非越新、越贵就越好,关键是对症下药。换言之,能治好病的药物就是好药。但有些人的观点却不是这样,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新药就是“好药”。目前市场上各种新药层出不穷,良莠不齐,广告、电视、报刊等各种传媒亦进行了狂轰乱炸式的宣传,过分夸大了这些药物的作用和疗效,有些人看到或听到如此宣传后,就眼花缭乱,头脑发昏,产生了非此药不能治已病的心理意识。其实不然,新药并非一定是好药,一种新药的好坏不仅要看它的近期疗效,更重要的是要观察其远期疗效及毒副作用,这要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才能得出结论和评价,有些新药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研制时未发现的不足而被淘汰。如在一九五六年“反应停”刚刚问世时,因其对妊娠呕吐有奇效,而风靡于世,不料六年后才惊奇的发现,近万名妇女却生下了海豹样畸形儿,均与服用该药有关。故那种盲目迷信新药及滥用新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最好是在医生的推荐下谨慎应用。
进口药就是“好药”。在某些人眼里,总认为月亮是外国的圆,药也是进口的好,不可否认,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及国外医学科技的发展,进口药品种齐全,花样颇多,确实为不少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也应清醒的看到,进口药多系按外国的配方制作,而西方国家与我国的人种营养及体质上存在着一定差异,盲目生搬硬套的引进进口药未必都能适应中国人。以治疗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的进口药普洛荼尔为例,若同样使病人血压下降20%,其所需求的药物剂量,中国人要比美国人少一半。另外,由于目前药物进口途径较多,难免有洋劣药混迹其间,不是有人因选用进口球蛋白针剂,结果染上了肝病及艾滋病的报导吗?当然,笔者并非反对应用进口药,而是提醒大家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它,且不可盲目迷信和滥用进口药。
贵药就是“好药”。有人认为药物的疗效与价格成正比,越贵的药物疗效就越好,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一般地讲,商品的价格和质量成正比的,但药物的疗效与价格不成正比关系。药品的售价是由成本高低、工艺难易、药源紧缺及产量多少而决定的。如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消炎作用往往优于某些抗菌素,但因后者生产需要大量粮食,制造过程复杂,故价格高于前者。又如被人们称“救命针”的呼吸兴奋剂和抗休克药物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但其效价并不高于治疗头痛感冒的药物。
补药就是“好药”。有些人十分信仰“补”字,总认为补药是“有病祛病,无病健身”的灵丹妙药,他们不了解药物的适应症,买来就吃,以致出现不良后果。补药虽善补,但终归还是药,“凡药三分毒”,这是中国人的一名俗话。文艺复兴时代著名医生巴拉赛尔苏斯也曾说过:“药物都是毒药,仅有剂量能使其毒性不显”。补药同其它药物一样,用之得当能治病,补之不当反招祸。如中药人参能大补元气,适用于神虚自汗,气短声微之虚症,若壮实之人滥用时则会产生头痛、失眠、心悸烦燥、腹胀便秘、口舌生疮、血压升高等副作用。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有促性腺样激素作用,能促进男女性腺机能,然而有很多年轻父母,由于给孩子长期服用人参蜂王浆而酿成幼儿性早熟的报导屡有发生。
综上所述,好药即不在新老,也不在价钱高低或“土洋”之分,关键是要诊病正确,对症下药,在此也奉劝广大医务工作者最好不要开大方,赶时髦,应根据病人病情,正确选用不良反应小、质量稳定,疗效可靠,价格合理,方便易得的“基本药物”,尽快使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