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卫生部有关部门举办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日前在广州举行“知识共享会”。针对冬季心内科门诊过热的情况,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吴平生教授认为,这与人们仍然对胆固醇异常知识存在误解有关,只有澄清误区,才能更好地帮助大众科学预防心肌梗死和中风。
误区一:心梗和中风易在冬季急性发作,无法预防和控制。
专家认为,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血管病在冬季高发,仅是医院门诊一种外在表象,其本质仍与动脉粥样硬化密不可分。
吴平生解释,由于胆固醇可在动脉血管内壁慢慢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变窄、被阻塞住。这些斑块在任何季节都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急性心梗、中风。在昼夜、室内外温差较大、相对干燥的冬季,老年人的体温调节能力及血管的弹性均有所降低,对外界低气温的刺激适应能力也减弱,出现心绞痛频繁发作,甚至心梗、中风的几率也会有所增加。
冬季预防中风和心梗,最重要的是控制胆固醇指标。身体健康的老年人需要防寒保暖,饮食清淡,适量锻炼,定期体检。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需要降低血压,控制血糖和胆固醇指标。
误区二:只用保健品和中药就能帮助老年人在冬季软化血管、降低血液黏度。
专家说,冬季到医院打点滴疏通血管以降低血液黏度的老年人十分常见,还有不少人选择服用保健品或中药软化血管,预防心梗和中风。
实际上,目前患者预防性输液主要是一些活血化淤、降低血黏度、抗自由基及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这些药物的可行性仍缺乏科学的循证医学验证。同时,保健品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不明确,中药作为治疗高脂血症辅助用药虽然有一定疗效,但临床研究依据目前仍然不太明确。因此,目前医学界公认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主导药物。
误区三:瘦人与“血脂偏高”“胆固醇异常”天然绝缘,冬季宜进补。
不少人把“血脂偏高”“胆固醇异常”看作是多吃少动带来的“富贵病”,认为瘦人和素食者与之天然绝缘,可以在冬季大量进补。吴平生教授指出,胆固醇异常并不是简单的生活方式病,饮食控制一般仅可以降低胆固醇7%-15%,很多患者需要在控制饮食,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服用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专家还说,即使体形偏瘦,只要是年龄超过40岁的男性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又或者体形肥胖、有黄色瘤,有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应每年检测一次血脂。
误区四: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就是血黏度高、血流缓慢。
据介绍,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其中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引起严重危害主要是胆固醇异常,尤其是LDL-C(低密度脂蛋白)过高。
而如果血液中有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沉积于动脉血管壁,就会形成粥样斑块。有斑块的血管狭窄或破裂就直接导致急性心梗、中风甚至猝死。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目前最重要的血脂检测指标。而甘油三酯与饮食的关系密切,注意饮食,少油腻,少饮酒,多锻炼,通常是可以减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