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律失常有哪些药物?
主持人:国际上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没有新的观点?有没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能解决心律失常?
浦介麟:有的,国际上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解决心律失常的药物比较缺乏,但是不是说没有试图开发新药,只是开发之后哪个都不理想,而老药经过有限的手段,循证医学的手段或者实验室里面比较先进的手段发现原来认为非常好的药现在看起来因为它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变得越来越不安全。
上世纪70年代有一类药叫钠通道阻滞剂,阻断心脏里面的钠通道,治疗早搏非常有效,结果在89年做了一个临床实验,心肌梗死之后的病人有早搏,给他吃钠通道阻滞剂,早搏治好了,死亡率增加两到三倍。后来开发了一些药也是很有效果治疗心率失常,但是最终发现也有一个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室性心动过速一用这个药容易倒下去,这类药也不理想。剩下的药胺碘酮,阻断心脏里面的各种通道,像机关枪,一扫以后都阻断之后使得心脏里面的电学起到平衡作用,太强的扫了太弱的也扫了,剩下的差不多,心电学在均衡的状态下。胺碘酮可以减少心律失常病人的死亡,不会增加死亡,就这么一类西药。射频消融可以治疗一部分,用起搏器可以解决一部分病人的问题,这些是预防措施,没有把心律失常治好。比如装了除颤器还要犯心律失常,有些病人打了之后感到疼痛之后门都不敢出,怕什么时候再来打一次,对于病人心理上有一些伤害,而且比较昂贵。最便宜的单通道除颤器也要12万,像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还是希望有一些有效药比较便宜能够预防心律失常。
主持人:现在治疗心律失常没有特别好的药物?
浦介麟:从西药角度来讲尽管不断开发新药,目前没有哪个药物超过胺碘酮,反过来不是离子通道阻滞剂,本质来讲不是抗心律失常的药,不阻断心脏里面的通道,但是可减少猝死,比如β受体阻滞剂,其它一些他酚类抗炎症的抗体阻滞剂,在心脏病人身上用起来降低死亡率。心律失常要整体综合治疗,这是中医的理念,中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头疼有可能是肝有问题,治好肝头就不疼了,现在这种理念现在越来越应该借鉴。用西药治疗某个病的时候不能单纯针对病症的症状治疗,它的根子不在那个地方。
按照现代方法研究,我研究室里面在研究的抗心律失常的中药参松养心胶囊阻断哪些通道,研究下来发现参松养心胶囊也是多通道阻滞剂,再通过深层次研究发现参松养心胶囊也是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心率,而且可以提升心动过缓病人的心律失常。中医中药还是有前途的,有苗头,不能说研究已经到头了,但是最起码看到曙光了,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做工作,加强这方面。
主持人:有一些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做一些射频起搏器,做完之后是不是还要预防性吃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
浦介麟:病人有一部分完全消除之后单一原因引起的用射频成功之后就不用吃药了,有一部分病人射频只是改良,还不能一下子完全根除,比如像房颤,心房扩大的房颤,在心房里面用射频消融改良它的机制或者试图消除隔离它的房颤的起源点,但是因为房颤以后心房发生变化,我们就叫它重构或者重塑。在一个病理状态下心肌发生变化,要想把这个变化扭转过来,把心肌重塑逆转回来就难了,要用一些药物,有一些药物可以预防重塑或者逆重塑,包括一些中药有这方面的功能,这个就非常重要了。一个病引起心脏结构上的变化,如果不纠正这个结构上的变化它的病症不容易消除,如果能够救过来就消除。
主持人:现在很多年轻人在体检时会发现体检报告上有心律失常的诊断,是不是和工作压力大、运动等有关呢?对年轻人的危害严重吗?
浦介麟:危害严重,很多年轻人体检做心电图多半是两种情况,最多见的就是早搏,还有一种就是心动过缓,这两种实际上都是处于正常心脏背景下的心脏状态。但是有了这个记录以后,医院里面一般要写一个诊断,心律失常或者房、室早搏,对于心律失常理解不是很深的人看到这样的诊断就觉得有潜在的病,不录用你,对于年轻人有一种压力,很不好。怎么判断心律失常有没有危害,主要看形态上有没有变化,当然有时候可以回忆,是不是感冒以后发生的,是不是因为高血压心肌肥厚或者是有没有心肌病,通过心电图、CT检查或者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查出来心脏上面有没有问题,如果再没有问题的话,还有一些少见的遗传性的心律失常,心电图上可以看出一些异常的迹象,有时候需要一些有经验的医生来判断是不是有问题。排除之后,大家应该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比较放心,不要因为有一些症状就造成恐慌。
主持人:很多人体检报告会写心律不齐,这个和心律失常是一样的吗?
浦介麟:有些诊断要是掌握严谨的人,心律不齐的理解只能说是节律上面不均匀,一会儿快一会儿慢。那种心律不齐往往出现在年轻的时候小孩子,呼吸的时候胸腔里面的压力一会儿高一会儿低造成的,吸的时候胸腔压力低血压很快被腹压吸进去了,心脏充盈很快,是正常的状态。但是如果有些医院写的心律不齐,不严谨的地方会把心律失常也作为心律不齐写进去的,如果单纯由于呼吸就不要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