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鹰,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老年心血管科主任医师,教授。
程显声,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肺血管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肺血管病的诊疗。
由于旅行而长时间坐车、乘机,或由于工作原因长时间站立,有的人出现了双腿肿胀发沉的情形。出现了这种情况,千万别不当回事,因为有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时会要命。第5届欧盟内科年会报告显示,全球每年因静脉血栓栓塞所致的死亡例数超过543万,比艾滋病、乳腺癌、前列腺癌和交通事故所致死亡数的总和还要多。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老年心血管科李小鹰教授介绍,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症。这两种情况其实是同一疾病病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主要发生在腿部。当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流阻塞了肺动脉或其分支血管时,便发生了肺血栓栓塞症,即肺栓塞。由深静脉血栓引发的肺栓塞可以危及生命。
然而,VTE却经常得不到及时诊断。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肺血管病诊疗中心程显声教授说,久坐、久站的人所发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占该病全部数量的一半左右,应特别注意。当发现双腿肿胀、下肢沉重走不动路时,要当心是否出现了静脉血栓栓塞,应及时到心血管科就诊。
这类患者通常需要接受血液抗凝及物理按摩治疗,少数严重的病人需要外科介入治疗。当症状缓解时,也不可麻痹大意,因为虽然消肿了,但血栓有可能仍然存在或形成。因而,有的患者抗凝治疗需要一两年,有的则需要终生抗凝。
李小鹰指出,VTE的危险因素还有:高龄(>75岁)、癌肿、VTE史、慢性肺病、肥胖、静脉曲张、血管胶原病变、遗传性易栓症、慢性内脏炎症、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代谢疾病等。
背景:VTE是住院病人常见的病变和重要的死亡原因。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合作,由李小鹰教授和王辰教授牵头组织国内相关学科的专家对静脉血栓栓塞的诊疗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建议》已于日前发表。
相关阅读:
静脉血栓栓塞是一种高死亡率的常见疾病。北京协和医院血管中心首席专家管珩18日在相关的预防宣传活动上介绍,静脉血栓栓塞的早期预防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但在我国仅有少数内科患者接受过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是由堵塞静脉血管的血凝块导致的,最常见的静脉血栓。栓塞是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管珩介绍,由于静脉血栓栓塞的症状隐匿,80%没有临床表现的患者被漏诊,由静脉血栓栓塞导致死亡的患者在死亡前得到诊断的不足一半。
静脉血栓栓塞是接受过骨科手术、内科以及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中国住院患者中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超过0.16%,而接受过各种骨科手术的患者发生率高达40%以上。
调查显示,没有正确的预防,每20名住院的内科患者就可能有1名出现致命性的肺栓塞。管珩指出,“如果早期就对内科患者进行抗凝预防,并适当延长预防时间,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病率将会有效降低,所以预防十分重要。”
据了解,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人群,若未进行预防,75%会发生深静脉血栓,20%会发生肺栓塞。而根据一项涉及全球15个国家176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调查,早期应用抗凝剂依诺肝素进行预防,可使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降低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