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发表在2003年11月5日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长期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在青春期时心血管危险因素即有重要意义,此时就应将高危人群和低危人群加以区分。该文章伴发的编辑述评指出该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预防应尽早开始。
该杂志编辑来自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西南生物医学研究所的Henry C McGill和圣安东尼奥德州卫生科学中心的C Alex McMahan教授撰文指出,这并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应该强调在当今工业社会环境中青年人生活方式转变的困难性,可能需要数十年,也可能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
McGill指出生活方式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定危险因素之转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坚持下去。例如儿童肥胖问题需要在学龄前就加以关注,在青少年开始吸烟前就该加以教育,他指出,“有时在10岁或11岁就应开始教育。”
他评论说医生在确保其患者明白年轻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降低成年期心血管危险性上应其重要作用。他还指出胆固醇检测是很常见的检查项目,“我的个人意见是我们应该检查青春期人群的胆固醇水平,但这对儿科医生和家庭医生是个不小的压力,”另外年轻人中开始药物治疗的安全性还不明确,“但是对有助于保持正常血脂水平、戒烟和保持体重的生活方式的转变没有什么疑虑。”
新研究结果显示脂蛋白水平、体重指数尤其在年轻人中能预测成年时颈动脉内膜厚度
在两个新的临床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在儿童和青春期人群中一些危险因素诸如脂蛋白水平和体重指数能预测颈动脉内膜厚度,该指标是已知的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公认指标。最近在中年和老年人群中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研究。
第一个研究中来自新奥尔良Tulane大学卫生中心的Shengxu Li和同事开展了Bogalusa心脏研究,报告了486例年龄25-37岁患者的随访结果,这些人群的在22岁时测定了危险因素。青春期时LDL-C水平能预测成年时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就象成年时LDL-C水平一样。儿童期的体重指数也能预测成年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
年轻者高四分位数组和三个较低四分位数组间颈动脉内膜厚度相对危险度
OR 儿童期(4-17 y) 成年期 (25-37 y) 长期危险曲线(AUC**) 体重指数 1.25 1.09 1.16 收缩压 1.00 1.36 1.14 HDL-C 0.94 0.67 0.75 LDL-C 1.42 1.46 1.58 甘油三酯 0.79 0.87 0.84
在第二个研究中,来自芬兰Kuopio大学的Olli T Raitakari和同事报告了芬兰年轻人研究中的2229例年龄在24-39岁的成年人的随访结果,这些患者在3-18岁时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评估,评估时平均年龄低于21岁。
在那些年龄12-18岁者中,危险因素诸如LDL-C、收缩压、体重指数和吸烟能预测成年期颈动脉内膜厚度,即使在校正了当今公认的危险因素后也是如此,研究者McGill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我们的发现表明有多个危险因素的儿童和青春期人群成年期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增加。危险因素如肥胖、脂质异常、血压升高是代谢相关的,在儿童中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如调整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和减肥能降低这些危险因素。”研究者声称。
单一分析青少年危险因素充分吗?
芬兰研究的另一个令人惊奇的发现是在多年内多个危险因素的测定在预测颈动脉内膜厚度上并不优于儿童期时测定的指标。这一点显示“单独的青春期危险因素测定能充分的预测长期的危险状况。”McGill和McMahan在编辑述评中说。“这些危险因素在青春期就开始起作用了,在该时期脂质条纹开始增长为粥样硬化病变。”
但是McGill反对青春期开始改变生活模式已经太晚的这种说法。“重要的是一个家庭的生活模式,这不是药物、器械或医生处方的问题,我们需要使人们意识到他们对其自身健康状况和子女将来健康状况负有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