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美剧《生活大爆炸》的你也许会记得,印度男孩Raj,一看到女孩就浑身不自在,出汗、脸红、说话结巴。和异性交流时,他只能看着天空或地面来缓解压力。其实,在现实中,和Raj有同样“恐惧”的人不在少数。
近日,一位家长求助本报,说她原本开朗、活泼的孩子,忽然间变得不敢和异性交谈。“这是怎么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孩子不是腼腆,而是得病了,是青春期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理疾病——“异性恐惧症”。专家说,生活中,约有10%的青少年会对异性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
■身边故事
一次意外,17岁女孩患上异性恐惧症
昨日,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刚过完17岁生日的小希(化名),坐在门诊室外的椅子上,低着头,用手绞着衣角。
妈妈王女士说,今年上高二的小希从小就乖巧,可她因为害羞而不喜欢和男同学交流。“以前认为小希长大就好了”,王女士说,可自从小希上高中后,总是心事重重,还时不时地说同学经常在背后议论、嘲笑她。
于是王女士带女儿前来就医,经过医生的开导,小希说出了心里话。原来,高一的时候,小希对同桌男孩有了好感,但她很自卑。小希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好友,谁知好友竟公开了她的秘密。此后,小希便感觉同学们看她的眼神,以及路过时的一声咳嗽,都像在冷嘲热讽。
起初是害怕班里的同学,后来她都不敢正眼看同年级、同校的学生,更加害怕和异性说话,成绩也急剧下降。
“医学心理学上,将此类心理障碍称作异性恐惧症。”医院副院长孔德荣说,其实,这种恐惧是来自于生怕被别人拒绝,也怕身边的人带给自己压力。
16岁男孩,由恐惧渐渐转为精神分裂
其实,不仅女孩会对异性产生恐惧,男孩也一样。
去年,李兆鼓足勇气向暗恋已久的女孩表白,却被婉拒,而且很快在同学间传开。此后,他一蹶不振,感觉被人拒绝很丢人,而且他怀疑是自己口臭惹的祸。于是,起初他每天刷四次牙,随后发展为,课间都要回寝室刷牙。
“因为精神紧张,还容易出汗,可能是自己有腋臭、脚臭?”李兆说,为了改变形象,他天天换衣服,有时候前后桌同学一个眼神,他都觉得是在讽刺自己。
见到女同学就脸红、心乱跳,这也让李兆产生一种想法:女孩子都会“探心术”,她们会把他的想法公之于众,丢死人啦!所以,李兆和人说话也是小心翼翼,生怕别人偷听。
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李兆被医生诊断为异性恐惧症,并伴有轻度精神分裂症。经过40多天的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李兆慢慢痊愈,并重新找到往日的自信。
■专家说法
多发于13~17岁,10%的青少年有“恐惧”症状
对异性的恐惧,在童年和少年时经常被看做是老实、害羞。有的孩子会渐渐摆脱恐惧的束缚,但有些孩子会因为情感的挫败,变得越来越敏感、自卑,直到发展为异性恐惧症,严重的还会抑郁、强迫、精神分裂。
据介绍,异性恐惧症分为三种:赤面恐惧、视线恐惧、面部表情恐惧。孔德荣说,青春期的他们,潜意识中会对异性产生一定的好感。特别是性格过于内向的青少年,容易误认为周围的同学都在关注自己,一旦情感上受挫,和异性交流会变得害羞、紧张,产生逃避和恐惧心理。
孔德荣同时建议,父母应重视对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与培养,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不应谈“性”色变。据统计,异性恐惧症多发于13~17岁的青少年。
孔德荣表示,孩子与异性交往时有一种“内在的冲动”,容易产生性心理压抑,引起自卑感,约有10%的青少年会因此患上不同程度的异性恐惧症。
父母应引导孩子进行异性间的正常交往
据统计,该院每年的心理门诊接待量达6万多例,其中咨询就诊与“恐惧”症状相关的青少年占总人数的1/4。住院患者中,青少年“异性恐惧症”人群也有近1/5。
医院业务院长胡雄提醒,父母不能因为怕孩子“早恋”,就切断孩子和异性之间的交流,孩子与异性接触得越少,遇到问题就会越不知所措。
他说,对于较内向的孩子,更应该为其提供一个接触的平台,让孩子学会异性间的正常交往。
此外,青少年应学会妥善处理与异性交往受到的心理挫折。由挫折导致难堪,会引起青少年心理上的反感,害怕与异性交往。但青少年应认识到,不能以偏赅全,受到一些人的嘲讽,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在议论你。
胡雄同时建议,父母和学校应该试着转变思维。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对性教育普遍难以开口。因此,这些生理发育趋向成熟,而心理发育滞后的青少年就容易陷入情感误区。学校也该为孩子补上这一课,还应在校园内开设心理咨询课程,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