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定要给他传递这样的信息:爸爸妈妈是爱你的。
可可妈妈说,儿子今年四岁零四个月,近两个月内,家人只要不满足可可的一些要求,他就会以“你到底爱不爱我”来反击。就比如26日这晚,可可闹着要妈妈哄他睡觉,妈妈安抚了一会,解释她工作一天很累,希望小男子汉自己睡觉,但儿子不听任何解释,于是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连着哭喊了十几分钟。可可爸爸妈妈非常担心,儿子对我们的爱产生了怀疑。儿子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乌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心理健康教研员徐春霞听了后,笑着劝可可妈妈不必担心,可可的表现正说明他的自我意识正在发展。自我意识即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从两三岁起,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
徐春霞说,要让孩子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在幼儿阶段,父母既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权威影响,又要帮助孩子逐渐建立对自我的正确评价,而不完全依赖成人。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应根据孩子的认识能力,以生动形象的、孩子能接受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从培养内容上看,父母应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是独特的,有好听的名字、黑色的头发、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我”很能干,能用自己的双手吃饭、穿衣、剪纸、绘画、弹琴,能用自己的双脚走路、奔跑、跳跃、攀登,能用自己的鼻子闻出多种不同的味道,能用自己的耳朵听出各种奇妙的声音。“我”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一些缺点,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个好孩子。从培养形式上看,可采用各种孩子感兴趣的形式来进行:如鼓励孩子在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的五官长得怎么样、身材如何或把孩子的各种“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册,使孩子能经常翻阅、观赏,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物质和行为准则方面该满足的要满足,不该满足的一定不能满足,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妥协,而要温柔地坚持,同时注意一点,孩子的行为容易反复,父母要多一点耐心引导,不要期望说一两遍孩子就能彻底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徐春霞说,最后还要叮嘱一点,在精神滋养方面,父母一定要“无条件”满足孩子,如常对孩子爱抚、拥抱、交流等,这样做是为了传递信息爸爸妈妈很爱你。
有问必答
解答嘉宾徐春霞(乌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心理健康教研员)
1.静妈妈:我家小妮犯错误时,我不会说“我不喜欢你了”“我不爱你了”这样的话,但我会板起脸,对她说:我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请问这样做合适吗?
徐春霞:当孩子犯错误时,大人只评价“行为”不对人“否定”,这样处理是恰当的,不过,提个小建议,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尽量直接说出你的希望、告诉孩子你认为正确的做法,多次正面重复,可以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同时树立信心。
2.乐妈妈:一天,我下班后去参加一个培训,结束时已是晚上10点,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坐车到孩子姥姥家接上女儿再回家就很晚了,所以打电话和女儿商量,让女儿住在姥姥家,但不管我怎样哄,女儿坚决表示要回家。晚上,等把女儿接回家后,我瞪了她一眼,还追问她是否爱妈妈,如果爱,当妈妈说累时,为什么不能理解一下,不理解妈妈就不是爱妈妈的表现。请问我这样对女儿说是否合适?
徐春霞:让孩子从小懂得体谅、理解别人,这样教育没错,但乐妈妈的说法,就有可能会在孩子头脑中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如果满足别人的要求就是爱,反之,就不是爱。所以说,这样说还是有点欠妥。当晚乐妈妈接到女儿后,可以表现出或装出特别累、特别疲惫,让女儿帮着拿个什么东西,回到家,让女儿帮着倒杯水、递个物品什么的,用这种方式让女儿理解、成长,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