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本书,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手册》,作为一本用寻常语言向读者讲述如何去面对孩子在日常成长中所出现的一些寻常心理健康问题的小册子,除了可以说目前市场上类似书籍比较少、文字简洁、呈现方式清晰明了之外,在内容上也提供了诸多具有操作性的经验。但是,如何写好这样的书,作者的理念导向至关重要。
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有一段关于“拔苗助长”的著名论断。虽然人人都知道其中的道理,但“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这也是我们编写这个册子的重要初衷:让那些急切期盼孩子更好更快成长的父母们能够回归科学理性!
在当今社会中,几乎每个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成长环境,但很少有人知道到底应该提供孩子一种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想拿捏得当,是大有学问的。曾有一个德国同行和我说起她来到中国后对中国家庭教育的感受。作为一个来自“庐山之外”的人,她个人觉得,大部分中国父母都特别关注孩子具体或细节上的得失,却忽视了其背后对心理品质养成的长远影响。譬如,经常会有一些母亲太多关注孩子的吃饱和吃好,以致于无法容忍孩子在学习独立吃饭过程中的一些不当表现,习惯于用简单喂食的方法取代孩子学习独自进食的过程。造成的结果是,虽然表面看孩子养得还是挺好的,但从孩子的毕生发展来看,这种处境下的孩子很容易养成一些诸如消极、缺乏进取心、挑食厌食等坏习惯,甚至对未来的性格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这些看似简单的现象蕴含了耐人寻味的道理:是帮助孩子吃饱重要,还是让孩子通过独自摸索,从中学会独立进食的能力重要。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个现象理解成是一种现代版的“拔苗助长”呢?其实,儿童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类似的道理,就像孩子在学语时经常口吃,断奶前后会咬手指或被头等物品,刚上幼儿园时又会显得特别不安或容易生病,等等。如何恰当面对这些问题,小小的道理可能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大问题。该书正是从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着手,重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情境,通过心理专业知识梳理,给予家长教养孩子快速上手的方法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