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七年之痒”?它是指夫妻结婚七年后许多事情都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婚姻的延续,人们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才能破除“七年之痒”的魔咒,让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厌倦和不胜负担”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拉泽斯博士,潜心于婚姻心理的研究,发现夫妻“婚姻的美满期大约在婚后的第6年到第10年告一段落”,指出“离婚夫妻结婚年数的中数是第7年”,谓之“第7年的僵局”。
日本厚生省有个离婚案件统计材料,其中婚后第6年至第10年的离婚率占离婚总数的24.3%,而居第二离婚高峰。过了这个高峰,离婚的怒涛就成了死水微澜,为数不多了。我国没有这方面的材料,但就地方法院的统计数字而言,与之大致相同。
为什么恋人情投意合携手进入洞房,而且事过6~10年大多有了活泼可爱的孩子后,婚姻的殿堂还会哀音绕梁,婚姻的长河中还会产生“第7年的僵局”式的不幸漩涡?一句话:“厌倦和不胜负担”。
“三十而立”。婚结了,孩子问世了,家庭规模初具,这使丈夫意识到成了家尚需立业。于是,生活目标转向了,从对妻子的爱抚与体贴转向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可事业的道路向来都不是笔直的,难免走弯路或经受挫折。作为男子汉,这种心理反映,或沉默内郁或恼怒外泄,而受其殃的首先是妻子。作为妻子的一方,孩子出生了,其感情亦转向了,从对丈夫的奉献转向对孩子;家务增重了,有时不得不超负荷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又面临丈夫的态度改变,内心感到委屈,只好诉诸唠叨来宣泄内心的烦恼。这就是婚姻的“第7年的僵局”的机制。
这个僵局的表现形式,是夫妻的争吵。开始为口角,进而互为戒备,进而感情出现裂痕。这时,如果夫妻的矛盾得不到调和,其感情裂痕势必日见扩大,产生对婚姻的厌倦和不胜负担感,“当人们再三思量,认为只有结束现有的婚姻生活,与过去一刀两断,重新振作自已才是唯一的出路时,离婚便成了他们无可避免的选择”。
说起来也的确可笑,婚姻“第7年的僵局”纠纠的导因,往往都不是大的原则问题,大多起源于诸如对子女的教育、对经济的开支、对老人的态度之类的分歧,以及诸如丈夫回家迟了,妻子饭烧糊了之类的鸡毛蒜皮事。因为双方各有心烦之事,又缺少沟通,所以你看我不惯,我看你不顺眼,小题大作,互相发泄,有时甚至是寻衅,而且小事大事,前事后事扯在一起,各执一端,互不相让,以至形成僵局。难怪“清官难断家务事”。
对现有婚姻的厌倦和不胜负担的同时,为了填补心灵的空虚和寻求同情,开始寻找因自己结婚而被冷落的旧朋以及结交意气相投或处境近似的新友倾诉心曲,其中有同性的,也有异性的,这就为第三者的介入敞开了大门。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大概也是这个道理。据国外的资料统计,“第7年的僵局”导致离婚的,其中55%有婚外恋或准婚外恋。
婚姻心理学有一句名言:一切不幸女人的通病是不理解丈夫的事业和丈夫性的欲求留意不足;一切不幸男子的通病是不理解妻子的感情和对妻子爱的保存欲给予满足不够。这句话说中了婚姻“第7年的僵局”中的丈夫和妻子,给婚姻“第7年的僵局”的心理机制做了注脚;同时,也为人们打破婚姻“第7年的僵局”提供了启示。
什么是“七年之痒”?它是指夫妻结婚七年后许多事情都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婚姻的延续,人们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才能破除“七年之痒”的魔咒,让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第一,沟通思想,增强透明度。
生理上的、心理上的情况及其障碍,对某些事物、特别是与家庭相关的偶发事件的看法与态度等等,夫妻之间都应当随时沟通,使彼此知己知彼,推己及人,切忌毛求疵。
第二,交换位置,提高理解度。
夫妻矛盾出现时,千万不要固执已见,公说公理,婆说婆理;不要翻出陈年的芝麻烂谷小事,应当就事论事;应当调换位置,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冷静思考,理出来龙去脉,进而理解对方的本意,取其合理的内核,寻找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矛盾的最佳方案。
第三,互相宽容,不要走极端。
婚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惯于把自己的婚姻看成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婚姻,总以为自己的配偶是世界上最别扭的人。其实不然,任何婚姻都有其足与不足之处,任何人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互相宽容,就是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继往开来。要求人们既接受自我形象,也真诚地接受对方的形象,优点接受,缺点也能承受。以既成的婚姻现实为基础,实事求是,扬长避短,开拓幸福永驻的婚姻生活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