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的“三三开”未来
“在英国或者法国,如果你对一个单身母亲说你真可怜,你这个人就不配当政府官员。”葛红兵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在历时两年对城市单身群落的采访调查中,深有感触:一是没有想到在中国底层单身贫困这么严重;二是没有想到单身产业发展这么庞大,俱乐部、婚介所经营如此混乱,单身者受到残酷剥削,常常被商人利用,特别是很多单身女性缺乏经济和法律保护。
葛红兵认为,需要从“制度设计上”保护单身者的利益,乃至由国家对此进行经济援助。葛红兵说,虽然单身正在中国逐步成为常态,但是社会宽容度还远远不够。包括我们人生过程中填写的数不清的表格,均要标注“婚否”,就是一种明显的单身社会歧视。至于单亲家庭更是没有得到必要的扶助和社会接纳。家长对“熟年”子女仍然施以巨大压力;社会的福利措施又往往和家庭联系在一起,对于单身实施的其实是“惩罚性福利”。以北京一些国家机关为例,至今不给单身女性相应的房屋补贴,“熟年单身”还必须与众人一起栖息集体宿舍的例子不在少数。
而在新加坡,“熟年单身”逐步增多,迫使政府不得不改变政策,比如政府组屋,即公家津贴盖的廉价房,原本只能够由夫妇或家庭(如父母子女)购买,如今超过35岁的“熟年单身”也可以购买。
旅居上海的台湾作家蓝怀恩表示,与台湾“熟年单身”相比,大陆单身的民间生存氛围也有待改善,“可供成长和发泄,甚至打发时间的管道太少。”蓝怀恩介绍,台湾“熟年单身”志愿者比较多,相关社团更是多得不得了,她自己就曾经为此开过写作班,很多单身女性来,不是为了当作家,完全是抒发写作爱好,寻找生活的乐趣。
葛红兵说,只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达,社会宽容度进一步增加,且社会福利、相应法规完备下的单身,才能够真正称作是达到了自由境界。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观念开放的过程。他预计,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单身将会越来越多,也许能达到三三开,即三分之一的人结婚,三分之一的人非婚同居,三分之一的人单身,但是有多性伴侣或者是无性伴侣。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学者陈慧平认为,从被科学技术所决定的社会发展趋势来说,“像许多社会现象一样,单身现象的规模、程度及趋势最终符合的将是自然历史规律,而不是以个人或群体的意志为转移。对单身者没必要推崇,但也不应该歧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