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迷恋网络,我用了所有的办法都没能制止他,最后只好跟踪他,被他发现。现在母子之间就像仇人一样,很少说话,一说就吵,我很无奈,很痛苦,有时候觉得我这个当母亲的做得太失败了……”家住芝罘区世回尧街道办事处南尧居委会的王女士,一个初三孩子的母亲,拨通团市委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时失声痛哭。 团市委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的统计结果显示,今年1—9月份,共接到200多个关于家庭教育的电话,包括家长与孩子交往出现障碍,孩子公然挑战家长“权威”等问题。不少家长心存疑惑:到底谁动了家长的“权威”?
家长:孩子公然挑战“权威”
一个15岁的少年,竟然动手殴打自己的双亲,这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在芝罘区只楚街道办事处。据了解,这名少年的父亲长期在外做生意,面对孩子的顽皮,他只会用棍棒、皮鞭来解决问题,而少年的母亲,开始对孩子是百般娇惯,当她发现不奏效时,就和丈夫达成一致,开始用暴力来对待孩子。久而久之,这名少年养成了孤僻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把拳头挥向了自己父母。
这种家长“权威”公然被挑战的现象在许多家庭都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我女儿只要一听到我们问她的学习情况,就低头不语,任凭我们磨破了嘴皮。”孩子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让在机关上班的于女士束手无策。于女士还告诉记者,据她所知,女儿班上不少的同学都用这种方法对付家长,让家长无计可施。
孩子:与家长有很深“代沟”
“我和我爸妈之间存在很深的‘代沟’,他们不了解我的需求,我也听不进他们的意见,”面对记者的采访,在莱山一中读二年级的小张直言不讳,“如果相隔3年一个‘代沟’的话,我和我爸爸隔着近10个‘代沟’,那就是42岁减去14岁,然后除以3,最后得数是9.33。”
@pagebreak@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不少的孩子对记者表示,不光家长觉得与子女沟通存在障碍,孩子们也觉得和家长缺乏有效的交流,他们受不了家长整天硬邦邦的说教和强加给自己的观点,越是这样,越激起他们的反抗情绪。团市委权益部部长刘鹏表示,家庭教育不和谐的根本问题,就是家长和孩子沟通渠道不畅通。目前,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比以前更崇尚个性、独立和个人空间,而家长则习惯了对孩子居高临下,话语中含有强迫的味道,不注意孩子的感受,不能很好地倾听孩子的内心需求,有时还会说一些过激的言语,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样以来,家庭教育会越来越无力,家长“权威”也逐渐失灵。
家长“权威”从何而来
团市委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督导老师王宏波认为,家长的“权威”是建立在尊重和规则的基础上的。尊重是家长树立“权威”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家长和孩子才能实现沟通的和谐畅通,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父母还要以身作则,让子女形成强烈的规范意识,从而成为孩子行为的楷模或“权威”。
同时,部分老师和教育专家认为,家长勇于承认错误,有助于树立“权威”,家长承认错误后,才能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实现家长和孩子真正的平等。同时,孩子也要有“感恩”的心理,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不能因为看法不同,就全盘否定家长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