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9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向媒体发布了《中国未成年人权益状况报告》,该报告指出,三成学校将心理健康课列为必修课,但未成年人心理干预体系仍脆弱。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未成年人权益状况调查”显示,34.0%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为必修课,14.3%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为选修课,32.6%的学校开办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15.3%的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咨询和活动,7.5%的学校配备了心理咨询室,只有3.8%的学校没有任何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举措。
与此同时,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全国15个省、直辖市的17个城市12-18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其中17.2%心理健康状况“好”,66.6%处于“良好”水平。另外,有13.8%心理健康状况“较差”,2.3%心理健康状况“差” 。
《 中国未成年人权益状况报告》课题组成员孙云晓介绍,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的心理干预还是脆弱的。“我们调查发现,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有一些是政治课的老师,有一些是辅导员,还有一些是其他课程的老师修了心理学的学位 。总之,当孩子有了心理问题之后,这些心理咨询师对孩子来说还是老师,难以起到心理辅导的作用。而且当孩子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学校也没有进行心理治疗的能力。”孙研究员建议,参考国外的形式,在学校设立更为人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与专业医院进行联络。当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专业医生时,学校能够及时与医院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