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孩子,比较容易在灾难后出现严重的症状。这里所指的“高危险群”,就是这些在地震后,特别容易出现严重灾后创伤的学童。他们也比较容易因为强烈而持续的症状,影响到未来情绪、认知、以及人格结构的发展。
根据过去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属于以下几种情形当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学童,为高危险群:
灾难严重度高(自己或父母受伤、受困、或罹难、家中房屋倾倒)
这是高危险因子中,最重要的一个。
因为这会造成整体的影响,不仅影响孩子,也影响父母。而受到影响的父母,他们的反应又会再度影响到孩子。
灾难越大,孩子发展出严重灾后创伤症状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使孩子原本乐观健康,在极大的灾难下仍很可能出现严重症状。也就是说,学童家中人员和财产损失越严重,学童出现严重症状的危险性越高。
灾难在很接近孩子的地方发生
同样是亲人受伤或死亡,亲眼目睹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
有些孩子家里所有人皆安全,但曾在整个过程中,看到他人死伤的惨状(如尸体)。这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这样的目睹比在电视上看到或从同学口中听到的,造成的压力要大得多。
与父母分离(父母在灾后罹难或曾住院)
父母以及主要照顾者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失去他们,孩子的世界近于解体,将更难自混乱中恢复平衡。
失亲的孩子比其他孩子要面临更大的压力。
父母本身有严重的创伤后症状
稳定的父母,可以给孩子足够的支持,改正孩子对灾难的错误归因。若父母本身受严重创伤后症状所影响,将较难协助 孩子,甚至可能影响孩子。
灾后出现严重的家庭内冲突
地震灾难使得家屋受损,医院倒塌,通讯中断,经济与交通几乎崩溃。这对家中的成人来说是极大的压力,家中平时的互动问题极可能在此时浮现,许多家庭在此时爆发严重的冲突。
孩子或许不见得因为地震直接的灾害而有多大的创伤,却可能因为大人互动与价值观的改变而受到伤害。
孩子原本就有其他疾患
例如一个原本就有情绪障碍、注意力缺损或行为问题的孩子,在创伤后有可能原本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女生比较容易发生严重的创伤后症状
是过去大多数研究的结果,但原因不明。
并不能因此就说所有的男生都一定没有问题,许多男孩子为了在同学面前表现勇敢,反而会使得灾后创伤症状被掩盖而成为晚发型的创伤疾患。
为什么非要找出“高危险群”的孩子不可?
1、许多孩子症状严重,却不易被察觉
有些安静、顺从的孩子,即使他们晚上不断重复惊醒,对地震充满不正确的归因,他们仍然不会在他人面前主动表现焦虑或悲伤,他们甚至在团体活动中仍然可以相当程度的参与。
2、许多孩子的严重症状,在灾后一个月甚至好几个月之后才逐渐出现
这些个案绝大多数会受到忽略,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会觉得这些孩子的症状和创伤无关。
3、许多孩子在地震前就己经存在类似症状,容易受到忽略
这类孩子未来发展出长期灾后创伤症状的机会比较大,应受到特别注意。然而,因为他们在地震前就已经存在许多行为问题,所以照顾者常会将他们的问题视为原本即存在而与地震无关,结果反而受到忽略。
4、如果孩子有严重的症状而未接受治疗,常会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许多长期的追踪研究显示,在灾难发生的数年之后,创伤后压力疾患(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以下简称PTSD)的盛行率仍然居高不下。可见此疾病易形成长期的影响。
5、医疗资源有限,必须用在最可能出现症状的孩子身上
灾难发生后,医疗系统除了在医院或医疗站的门诊当中治疗求诊个案外,也希望能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然而此次地震受灾面积之大,受影响人数之多,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访视。因此,针对最可能需要的学童进行评估,即为最可行的方式。
是否所有“高危险群”的孩子都应接受治疗?而非“高危险群”的孩子就一定没有危险?
介定高危险因子的意义,在于「高危险群」的孩子比「非高危险群」的孩子面临更大的危险。我们想要藉此更有效率地找出需要我们帮忙的孩子。
但危险大的一群不见得人人都会罹患灾后创伤疾患,危险小的一群也不见得就一定不会罹患。所以必须经过诊断评估以确定孩子是否真的存在严重的症状。如果有严重症状,再判断孩子应该接受何种治疗。然后,再予以转介。
同样的,如果家长或老师已经发现孩子有严重的症状,即使这个孩子不属于我们介定的危险群中,也应该接受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