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一个处于恋爱阶段的小男生给我发来了一封邮件,急切地向我诉说他热恋期间的烦恼——那就是女友每天都要让他说上至少三遍以上的“我爱你”,每当少说一遍,女友就会不依不饶甚至勃然大怒扭头而去。痴痴的小男生始终不明白:我每天对她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平时又是买鲜花又是送项链,周末她上街购物美容美发还全程陪同,为什么偏偏对那三个字那么紧抓不放?在信的末尾,这个看上去好可怜的小男生一肚子的委屈:我性格内向,不是那种会说甜言蜜语的花花大少,整天要我把那三个字挂在嘴边,比要了我的小命还难受,可是我不说或说少了,她又不高兴,我该怎么办啊?
是啊,女人总是希望她所喜欢的男人不停地在她面前说“我爱你”,可男人,尤其是绝大多数“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中国男人,却羞于用这种赤裸裸的言语表达爱,(影片《算死草》里面有莫文蔚哄骗周星驰说出“I LOVE YOU”的情节,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系列电影里面,好象也有类似情节,应该是关之琳扮演的十三姨也在逗黄飞鸿说出那句“I LOVE YOU”),这似乎成了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也许有人会问,女人为什么会矢志不渝地向男人追问“你到底爱不爱我?”,哪怕双方早已步入婚姻的殿堂还穷追不舍?这究竟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因素?
我想,这首先得从男女两性巨大的生理差异说起。
众所周知,男女两性的生殖器官迥然不同,做爱的感受也千差万别。通俗的讲,就是男性释放,女性接受。当造物主赋予男性强烈的性欲求,使其对性对象不加选择也可满足性欲望的同时,女性却因为要考虑到怀孕生产等责任重大的问题而处于审慎接受的位置。所以,日本著名情爱小说家渡边淳一在他那本非常著名的两性论著《男人这东西》中针对男女两性这种巨大的性生理差别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方(指男人)是四处推销,一方(指女人)则是谨慎选择,前者更像一个随意上门的推销员,后者则像一个始终保持冷静头脑谨防上当的客户。为此渡边淳一在书中开起了玩笑:或许这种组合更能取得平衡,也更为有效吧。因为如果男人和女人一样,对性伴侣横挑竖拣,若无满意的宁可不要的话,恐怕人类早已灭绝。
由于男人性方面的相对随意性和女人这方面的相对谨慎性,使得后者在两性交往中始终存在一种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女人为何不停地追问男人“你爱不爱我”?为何喜欢男人如此大胆直率地表白?无非她是很在乎这个男人,很怕失去他,很怕他激情过后就会喜新厌旧扬长而去,很怕这份爱会昙花一现稍纵即逝,或者说她还没完全掌握这个男人,不知道他是否真心爱她?不知道他是否值得她全身心付出?尤其是当女人作出一些重大决定之前,比如奉献出第一次、同居、结婚、怀孕、生子等等,“你爱不爱我”这个问题被问及的频率会非常之高。另一方面,和男人相比,女人在体力消耗、职场就业、经济收入上总是处于劣势,而她们又要完成上天所赋予的生育及抚养后代的沉重负担,这种极度的不安全感就会在和男人相处的过程中进一步放大,《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动不动就爱使“小性儿”,韩国电影中全知贤扮演的“野蛮女友”总是莫明其妙的大打出手,还有港台八卦杂志所捕捉到的一些大牌女星失恋以后就跑到商场疯狂购物,其实都是女人在爱情方面缺乏安全感的种种体现。难怪有人会说,女人一辈子听不够的话是“我爱你”,男人一辈子想不尽的事却是“我爱谁”。
当然,女人喜欢男人不停地说“我爱你”,除了她很在乎这个男人很在意这段感情需要对方不断的肯定不断的承诺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跟男人这种视觉动物比,女人却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听觉动物。
很多女孩都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跟男友一起逛街,面对迎面走过来一个素不相识的美女,男友都会一下子两眼发直以至呆若木鸡?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男人属于视觉动物,最易受青春美貌的诱惑;女人恰好相反,是听觉动物,在恋爱阶段,反倒抵挡不住男人甜言蜜语的蛊惑。所以有好事者总结,男人要想把心爱的女人追到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不停地赞美她,向她不断地倾诉你对她连绵不绝的爱意,三番五次下来,对方一定乖乖就范;而一个有点姿色的女人要想搞定一个男人,只需在他面前轻解罗裳,就可让他束手就擒。
台湾著名女性情感作家吴淡如在她一本新书里坦承:女人是喜欢听好话、靠想象力维生的动物,她要靠男人不停地赞美来证明自己有多么的迷人,她总是把自己幻想成童话王国里人人羡慕的公主,就像酸涩的梅子也会在糖的助兴下发酵,变成浓醇的梅子酒。而男人的甜言蜜语,无疑就是糖,就是酵母!
记得那年闹非典,在凤凰卫视看到一条新闻,香港一名女患者濒临死亡,她的老公一张写有“我爱你”的卡片,却奇迹般地把她从死神旁边给拉了回来。原来结婚二十年,他从未开过这个金口,但当他把这三个字用在“刀刃”上的时候,就变成了一颗世间罕有的救命仙丹! 在这里,“我爱你”这三个字居然好似特效药,关键时刻一用就药到病除,你说神奇不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