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证是指阴寒停留于胃腑所表现的证候。多因过食生冷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胃脘疼痛,轻则绵绵不已,重则拘急疼痛,遇冷尤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或伴有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喜温,食后痛减,或伴有胃脘水声漉漉,呕吐清水。舌淡苔白滑,脉迟或弦。
病机分析:胃寒证分为寒邪犯胃和胃气虚寒。寒邪侵袭人体,阳气受伤者为虚寒证;阳气被遏者,为实寒证。寒性凝滞收引,寒留胃脘,气滞不通,故胃脘疼痛;寒为阴邪,得冷更加凝滞,故疼痛遇冷加剧,得温痛减;阴不耗液,故口淡不渴;如果病程迁延不愈,、阳气被耗,则由实证转为虚证;脾气被遏则神疲乏力,阳气不能温煦肢体,故形寒肢冷,喜温;进食后阳气振奋,故疼痛缓减;胃气虚寒,不能温化精微,致水液内停成为水饮,饮停于胃,故可闻胃脘水声漉漉随胃气上逆,可见呕吐清水。舌淡苔白滑为阴寒内盛水饮内停之征,脉迟主寒,水饮可见弦脉。
相似证候的辨别:主要与脾的病证相鉴别。但胃寒重在胃痛,脾则重在腹泻。脾病多虚,而胃寒虚象不显著。
辨证注意点:要分辨清属寒邪犯胃与胃气虚寒。
主要在病程上。寒邪犯胃系新病,突发的,而胃气虚寒往往病程长,迁延不愈,症状较轻而又兼有一定的虚象如长期的胃院部怕冷,喜温,面色少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