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中医之“消渴”相对应。中医理论认为:长期嗜食肥甘厚味,使形体肥胖,生湿生痰,蕴而为热,痰湿阻滞气机,进而发展转为消渴。
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会常委冯志海介绍,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整体调养,扬长避短选对适应证,根据病人的不同症状,采用疏肝解郁、润肠通便、活血化淤等方法,改善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所以中医治疗糖尿病尤其适合于2型糖尿病,或伴有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者。”冯志海说。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与西医并不冲突,主要需注意五个方面:
1、控制饮食是基础
冯志海介绍,2型糖尿病患者必须认真进行饮食管理,坚持做到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吃序颠倒,就是指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以素食为主,其他为辅,营养均衡,进餐时先喝汤、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
他还推荐了几种药膳,提醒2型糖尿病患者对症服用。
1.葛根粉粥:葛根30克切片,磨成淀粉,与浸泡一宿后的粳米50克同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文火煮至粥稠服用。
功能: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适应证:阴虚火旺型糖尿病,症见口干多饮,心烦易怒,性情急躁,多食易饥,大便干结,尿色浑黄,舌红少津,舌苔黄燥,脉象滑数。
2. 生地黄粥:鲜生地150克,洗净捣烂,用纱布挤汁。先用粳米50克,加水500毫升,煮成稠粥后,将生地黄汁加入,文火再煮一沸,即可食用,每日一至二次。
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适应证:阴虚热盛型糖尿病,症见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黄而燥,脉滑数。
2、运动首推太极拳
冯志海说,古人早就认识到,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做适合自己的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动中有静、劳逸结合,将其纳入日常生活的规划中。
“散步、健身操、太极拳、游泳、交谊舞等,都是比较合适的运动。尤其是太极拳,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最适合糖尿病患者。”冯志海说,但均以“不疲劳”为度。
3、调节情绪很重要
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情绪有一定关系。糖尿病患者要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中医认为,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4、养生讲究顺自然
冯志海说,中医认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四季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强调顺乎自然以养护正气,主张春防风,夏防暑,秋防燥,冬防寒,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病人要学会自我调护。”冯志海说。但自我调养绝不等于乱服或长期服用滋补品,中医讲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若属实证,补药有百害而无一利。
5、用药一定要对症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冯志海说,中医对糖尿病有多种分型,所开药方也因人因时而异。
一、痰(湿)热互结证
症状:形体肥胖,腹部胀大,口干口渴,饮水量多,脘腹胀满,易饥多食,心烦口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苔黄腻。或见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
治法:清热化痰。
方药:小陷胸汤(《伤寒论》)加减。
全瓜蒌 半夏 黄连 枳实
加减:口渴喜饮加生石膏、知母;腹部胀满加炒莱菔子、焦槟榔。偏湿热困脾者,治以健脾和胃,清热祛湿,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
二、 热盛伤津证
症状:口干咽燥,渴喜冷饮,易饥多食,尿频量多,心烦易怒,口苦,溲赤便秘,舌苔黄燥。
治法:清热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丹溪心法》)或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加减。
天花粉 石膏 黄连 生地黄 太子参葛根 麦冬 藕汁 甘草
加减:肝胃郁热,大柴胡汤(《伤寒论》)加减;胃热,三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肠热,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加减;热盛津伤甚,连梅饮(《温病条辨》)加减。
三、气阴两虚证
症状:咽干口燥,口渴多饮,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苔薄白干或少苔。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玉泉丸(《杂病源流犀烛》)或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天花粉 葛根 麦冬 太子参 茯苓 乌梅 黄芪 甘草
加减:倦怠乏力甚重用黄芪;口干咽燥甚重加麦冬、石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