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已有几十个年头,近二十余年来,主要从事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在临床上接触了众多乳腺癌患者,对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所受的折磨感同身受,也看过无数家庭面对灾难时的悲欢离合众生相。
当前,中国医疗市场鱼龙混杂,太多杂音误导了患者,使他们除了蒙受经济的损失、还延误了合理的治疗。
虽然,一已之力略显得力不从心,但作为一个医生,传播正确的治疗理念与正确的治疗手段责无旁贷。愿借网络这一先进的平台,与众多有着和我一样志同道合的乳腺科医生合作开此博客。乳腺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本人和家属对疾病的误解、被杂音的误导,不能对治疗方式手握选择权,不能追求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我们将在博客中将临床上常见的患者中的问题写出来,供病友们阅读。
过去,得乳腺癌的大多都是老年妇女。但是近两年,在我和一些同仁治疗的患者中,三、四十岁的妇女得乳腺癌的越来越多,有的患者甚至只有二十几岁,其中又以白领、高收入女性居多。一方面,医疗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得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越来越令人满意;但另一方面,更多的年轻女性在追求财富和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对自身健康的保护。举个典型的例子:许多女青年为了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往往在30岁以后才怀胎生子甚至丁克。殊不知,过晚生育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生几率。事业、财富与健康孰轻孰重,恐怕需要她们重新掂量。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乳腺癌对年轻女性造成的打击,往往比老年妇女更加沉重。年轻患者有时需要手术摘除、或者通过辐射去除卵巢功能!卵巢是代表着女性生理的器官,失去卵巢对那些年轻患者,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角度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少数未生育的患者而言,甚至可能导致婚姻破裂、家庭解体!
之所以要去除卵巢,是因为年轻乳腺癌患者由于尚未绝经,卵巢会大量产生雌激素,而雌激素恰恰是乳腺肿瘤赖以生存的“养分”;老年患者由于通常已绝经,卵巢已经停止产生雌激素,体内雌激素的合成由其他途径生成。因此,年龄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心理和生活上,更体现在治疗方案的差别上:年轻女性的复发风险要高于年老妇女;而不同年龄段患者体内的雌激素环境是不一样的,雌激素水平关系着乳腺癌复发的几率。要知道,乳腺癌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术后的复发转移,这才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要降低复发的风险,需要抑制或减少患者雌激素的分泌并降低其水平,或者阻断雌激素的作用途径。这是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所考虑的最关键的因素。在过去,“杀死”卵巢是抑制年轻女性雌激素水平的有效手段,虽然残忍,却也无可奈何。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妇女权益的提高,以及人性化治疗理念的推广,现在,保卵巢治疗已经得到了提倡。
每当夜深人静时,忙碌了一天的我常常会想,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中国的乳腺癌治疗领域创造了多项第一,也诞生了许多世代流传的故事。
在那个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的时代,我们国家在治疗乳腺癌的理念上还是很陈旧的。由于数十年来我们与外界的隔绝,很多新的治疗概念和方式我们不了解。文革时期热衷于阶级斗争,不敢看、亦没有很多的杂志、书籍可参考。记得那时的治疗方法还是开刀、放疗等一套五十年代的老方法,对乳腺癌的发展、生物特性等一无所知,更不要说综合治疗以及循证医学的理念。
但曾几何时,随着我们参加很多的国际交流、学术活动以及大量的参考文献,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们能做到把我国乳腺癌的治疗带入了一个新时代,逐步与国际接轨。当旧时代的乳腺癌和死亡危险让人绝望时,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用入组国际临床试验、新药上市以及诞生与世界接轨的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来战胜对疾病的恐慌。我们见证了新的治疗、内分泌药物、靶向治疗药物的崛起,我们也见证了内分泌治疗的受重视程度于日渐涨,见证了一个个患难与共的患者被拯救,改变了陈旧的治疗概念。以往是让病人接受最大程度能耐受的治疗,而近年来已改为使患者接受最小而最有效的治疗。神州七号上天,奥运在中国的成功举办,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世界因我们的科学和想象被连接在一起。今年,中国即将迎来建国60周年的生日,作为长期在与乳腺癌斗争的岗位上经历了最黑暗的时刻和最美好的时光后,我们知道中国的乳腺癌治疗将有怎样的未来。
当今的女性即使不幸患了乳腺癌,也有先进的治疗方案为她们进行治疗。就拿保卵巢治疗乳腺癌的案例来说吧,从中,我看到的不仅是医学的发展,还看到了人性化和社会意识的进步。这种治疗方案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打针代替手术这一简单的治疗方法的改变,它挽救了许多面临解体的婚姻,也让更多的女性懂得坚强的面对疾病,懂得如何关爱自己。我很欣慰,乳腺癌治疗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女性思想的解放以及社会地位的提高起到了多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已经历了很多,但我们仍有很多事要做。因此今夜,让我们自问-如果我们的后代患上了乳腺癌,她们将会看到怎样的改变?我们将会取得怎样的进步?
这是我们的时代-让我们的人民享有良好的医疗保障体系,为我们的后代敞开机会的大门;倡导环境保护,推进健康事业。我们是一家人,一息尚存,我们就有希望;当我们遇到嘲讽和怀疑,当有人说我们办不到的时候,我们要以这个永恒的信条来回应他们:
是的,我们能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