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症: 上、下肢体淋巴水肿 肢体静脉回流不好 预防深静脉血栓 静脉曲张 瘫痪 长期卧床 防治肌肉萎缩 间歇性跛行 糖尿病足 对于上、下肢体水肿: 上、下肢体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淋巴水肿、慢性静脉源性水肿、脂性水肿、混合性水肿等。特别针对乳腺癌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效果非常显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手术或放疗破坏了腋窝淋巴系统,导致上肢皮下组织内淋巴液回流障碍引起皮下积液,肢体重量增加,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10%~30%。上肢淋巴水肿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3年内。随着肿胀的加重,晚期形成组织纤维化,患者肢体增大如同“大象腿”,关节周围组织伸展性下降。故此类病人多存在产生某种程度的上肢功能障碍、心理影响及生活质量的下降,运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淋巴系统的功能紊乱是已经得到确认的非常有效的物理方法,治疗原理是促进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将一些引起疼痛、不舒服的代谢产物和炎性致痛物质都挤到主循环里清除掉,从而消除水肿。
对于偏瘫、截瘫及瘫痪的病人: 偏瘫、截瘫、瘫痪,长期卧床的患者,因血流缓慢,肌肉无收缩力,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或者会导致下肢肿胀、溃疡、皮肤色素沉着。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反复对肢体进行加压后再卸压,从而产生如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作用,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并取得充分按摩效果,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和防治下肢肌肉萎缩有重要意义。 对于静脉功能不全: 对于静脉曲张、静脉溃疡等静脉回流不好的情况,此产品相当于一个静脉回流泵,采用梯度压力,远端的压力大,近端的压力小,就把淋巴水肿、以及一些引起疼痛、不舒服的代谢物质都挤到主循环里清除掉。 对于糖尿病足 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由于采用加压泵治疗增加了神经血流灌注和氧合作用,并且提高神经的氧耗量从而达到改善功能的目的,所以肢体麻木症状明显减轻,皮肤感觉亦较治疗前敏感。通常做4、5次麻痛感就明显减轻或消失了。 乳腺癌病人有时出现一侧上肢淋巴性水肿,可以明显感到一侧上肢较另一侧上肢肿大,压之有凹陷性特点,引起上肢水肿的原因是患侧腋窝淋已结癌转移灶已浸透淋巴结被膜并广泛累及输入淋巴管,导致患侧上肢淋巴回流发生严重障碍的结果。上肢水肿的程度往往较严重,不易缓解。腋窝可触摸到几个融合、固定的肿大淋巴结,深则可与腋窝深部组成固定,浅则可因皮肤浸润造成腋窝区皮肤皱缩。 那么,手术或化疗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患侧上肢肿胀呢?具体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上肢水肿1,手术后,病人要按医生的要求活动患侧上肢。有的病人手术后怕痛,不肯举起上肢,日久由于瘢痕收缩或肌肉萎缩,上肢就举不起来了,甚至梳头也困难。而术后短期内做肘、腕、手部的运动,或将患侧上肢沿着墙壁慢慢向上举,不仅可以预防上肢肿胀,还有利于上肢的自由活动。 上肢水肿2,手术后,如果还要做放射治疗,放射线对放射区的皮肤会有一些损害,因此病人宜穿纯棉衣服,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另外,要保护好放射部位的皮肤,保持其清洁和干燥,不要贴胶布等刺激性的东西。 上肢水肿3,术后尽可能不在患侧上肢输液,也不宜在患侧上肢抽血、测血压,用健侧肢体为妥。 4,生活中,患侧上肢不要提取重物;避免虫咬、蚊叮等;衣服袖口应宽松,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回流。 5,预防患侧上肢的感染,尤其是在手术或放疗后的最初阶段。对于乳腺癌病人来说,如果患侧上肢不小心受伤,要及时消毒、包扎,防止其发生炎症,并由此诱发或加重上肢肿胀,甚至产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如果已经出现是乳腺癌手术后相当长的时间复又出现患侧上肢水肿,那么应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在排除手术后肿瘤复发以及感染等情况下,考虑以下方案: 1,将患侧上肢尽可能上举,进而练习扶墙抬高,并逐渐做肩关节主动扩展运动,每次15分钟,每天2~3次。 2,抬高患肢,手法按摩。按摩时用双手扣成环形,自远侧向近侧用一定压力推移,每次推压15分钟以上,每日三次,亦可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3,避免患侧上肢作任何目的静脉抽血和注射药物等。 4,避免穿紧身衣或佩戴手饰,患肢避免长时间下垂提重物,抬高则可增加淋巴液的回流。在排除肿瘤感染复发的情况下,可应用弹力手臂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