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83 万吨”是首都北京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用垃圾围城来形容目前北京垃圾处理的严峻形势恐怕一点也不过,但更要紧的是,这么多垃圾,如不能有效的分类处理,垃圾数量的激增和有限的处理手段最终将拧成死结。
不过好消息是,3月1日起,《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部规范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地方立法,该条例明确规定了垃圾减量和分类的原则。这一条例能否促进北京实现垃圾分类,能否解决垃圾围城的难题呢?今天上午,北京市将就贯彻这一条例召开新闻发布会。
多数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模糊 垃圾不能分类处理
北京近年来一直大力倡导垃圾分类和减排,比如之前像居民家庭中免费发放过标有厨余垃圾、可回收类垃圾和其他垃圾这三类垃圾桶,而在小区的楼宇之间也摆放了相对应的三种分类的垃圾桶,并且有各种垃圾如何分类的示意图,宣传倡导市民来分类投放垃圾。在马路边上,所有的垃圾筒都换上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垃圾筒,来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虽然政府大力的倡导,但是在居民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特别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的措施和方案。有的市民可能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把本来应该属于可回收的垃圾,扔在厨余垃圾的垃圾桶里面,或者就根本没有进行垃圾分类,仍然是使用一个塑料袋来混装垃圾。而且把垃圾放在垃圾桶的过程中也没有人会去阻拦或者是劝导。在街面上,记者自己曾经见到过环卫工人在运送的垃圾过程中,仍然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个垃圾桶里垃圾混在一个车里运走。针对这样一个情况有的市民也就表示说,既然垃圾还是这样一股脑的被运走,自己也就别分类了。
而即将实施的《北京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也只有关于鼓励垃圾分类的内容,并没有特别针对个人对垃圾不分类具体的惩罚措施。我们也知道,垃圾不进行分类的话,一方面是导致一些资源部不能够有效的回收;而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有效分类的混合垃圾,它不适合进行焚烧处理。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北京的垃圾焚烧的比例非常低的原因。北京每天产生18300吨的生活垃圾,目前来看绝大部分仍然需要进行填埋处理,按照之前的一个数据,北京每年大概需要500亩的土地来用于垃圾的填埋,这也就造成了目前垃圾围城的局面。
北京按照北京市“十二五”绿色发展的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将会把垃圾焚烧的比例提高到40%,而填埋处理的比例将会从目前的超过80%下降到30%,解决的办法首先是要对垃圾进行一个有效的分类,同时到2015年,北京市计划,北京城区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将会达到80%。
垃圾不分类或将被处罚 扔垃圾拟计量收费
其实这样一个垃圾分类是涉及到我们老百姓每天生活的,今天的发布会是叫做“贯彻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新闻发布会,因此今天这个发布会肯定将会围绕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原则来具体展开,甚至公布一些针对单位或者是针对居民个人在垃圾减量或者垃圾分类方面具体的方案和措施。
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明确了北京生活垃圾要进行减量和分类这两个原则,但是在这个条款的第八条和第31条中两次出现了“具体办法交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来进行制定”这样的表述,第八条具体内容就是“北京将会按照生活垃圾多排放多付费,少排放少付费,混合垃圾多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这样的一个原则来逐步建立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分类计价建立易于收缴的生活垃圾的处理制度”。而第31条的内容是“北京将会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投放,分类的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也就是说,从3月1日开始,在实行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大的背景下,北京怎样对单位和个人进行生活垃圾处理上的收费,在按量收费的原则下怎样测算居民垃圾的量,而这个量又怎么和之后收费相挂钩,以及如何有效的推进垃圾分类,完善逻辑分类的体系,这些市民普遍关心的内容,很有可能在今天上午的发布会上进行公布,向公众介绍目前这些具体的措施的制定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