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上午,新一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在故宫博物院首次在媒体面前亮相,详述了对故宫未来的整体规划。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最怕的就是火。所以我不烧火,名字里有个“雨”,倒是能带来水,”单霁翔幽默地说。
上任一个月以来,单霁翔走访了故宫32个部处以及老专家,了解各自分管的工作以及当前最紧迫的工作有哪些。 单霁翔表示,故宫在前院长郑欣淼和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制度建设、摸清家底、古建修缮、藏品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览,还是安全保卫、观众服务、文化传播、两岸交流、科学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全面的发展。
过去7年里,故宫进行了一次非常彻底的文物藏品的普查登记工作,从近100万件确定为1807558件套,实物、档案都可以一一对应。
“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职务,对我的能力、学识、经验都是一个挑战,”单表示。
去年由于卷入“十重门”,故宫的公众形象大大受损,单坦言故宫依然面临着很多方面的挑战。
故宫2011年共接待游客1420万观众,比2002年的700万翻了一番,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多的博物馆。预计今年还会增长一成多。
“人们对故宫的参观需求是刚性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来北京旅游,首选一般都是天安门广场和故宫。所以参观人数必定会持续增长,”单霁翔解释道。
但是游客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平衡的。时间来看,每年暑期是绝对的高峰,还有五一和十一,平均每天接待游客8万人。去年的10月2日更是达到了13万人。空间上,第一次来故宫的游客一般喜欢沿中轴线走,所以中轴线上的人格外集中。
要解决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单霁翔表示将通过修缮,使更过文物和展示区域向公众开放。开放比例由2002年的30%左右增加到目前的45.79%,不久将逐渐增加到76%。
比如午门城楼两侧的燕翅楼本来是作为库房的,现在存放在里面的39万件文物已经移交国家博物馆(微博),以后燕翅楼可以作为展厅使用。
同时调整展览布局,有序疏导人流,单向参观,采取预约制都可以有效增大开放空间,增强故宫的综合接待能力。
单霁翔还提到端门地区必须坚持公益性,目前已清退了商户和质量较差的临时展览。五一时28个售票口会到位,避免购票时过分拥挤。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弱病残孕游客实行个性化接待,提供轮椅、儿童车等设施。
对于目前仍位于红墙内的科研单位,将会在2016年全部搬出。
对于雨花阁、眷琴斋这样虽然非常精美且已修缮好,但仍因空间狭小、地面墙壁承受力弱等原因不能对外开放的景点,将通过科技手段进行数字扫描和摄像,在网上进行展示。
另外建福宫花园不会成为高端私人会所,而会用于举行小型展览、新闻发布、研讨会、讲座等,更加注重公益性和公众参与性。
单霁翔还指出故宫周边的交通等环境应该与故宫内部环境一起共同提升,为游客创造舒适便利的游览条件。
与此同时,故宫还面临的一道门槛是每年都有60到70名老专家面临退休。为避免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出现,不仅要对老专家实行反聘,还要即使补充新鲜血液。今年已招收大学生26名,而报名人数超过1万人。下星期就会开展规模较大的人才培训。
单霁翔特别强调文物建筑、文物藏品和参观观众安全是最重要的,所以防火、防盗、防踩踏、防突发事件永远是故宫头上的紧箍咒,对文物保护永远要保持如履薄冰的态度。
去年的事使故宫的声誉受到影响,单霁翔希望能尽快修复故宫受损的社会形象,欢迎来自社会的监督。
“多一份了解就多一份理解,舆论监督可以使我们更清醒。我们会主动增强透明性,公开性,虚心接受对我们的批评,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赢得公众信任,”单霁翔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