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铬盐生产普遍采用有钙焙烧工艺技术(落后技术),每生产1吨产品,会产生2.5~3吨铬渣。因此,全国每年实际产生约75~90万吨含铬的新生有害废渣(加上往年未处理的存量,总数难以估测)。
中国是如何处理铬渣的
中国铬盐企业对待铬渣的处理缺乏主观能动性。虽然企业不处理,但铬渣总要有地方堆放,态度较好的企业就在郊区建堆放点,不管不顾的就随便找一个山上、荒野丢弃(如这次云南曲靖事件)。
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出台了《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其中显示,截至文件出台之时,包括河南、天津、重庆等在内的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累计产生铬渣600万吨,其中只有200万吨得到处理,其余400万吨铬渣出于堆放状态。
在堆放的情况下,如遇大雨,则铬渣中的六价铬汇入附近的地表水或渗入地下水,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六价铬经皮肤接触可能导致过敏;更可能造成遗传性基因缺陷,吸入某些较高浓度的六价铬化合物会引起流鼻涕、打喷嚏、瘙痒、鼻出血、溃疡和鼻中隔穿孔,甚至可能致癌。
为什么这次我们依然不明真相
官、民说法出入太大,信谁?
1、在网民董如彬爆料后,《云南信息报》记者采访了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铬渣污染情况。他基本同意董如彬的说法(5000余吨铬渣、20万立方米水受到污染)。但云南省环保厅副厅长任治中和环保厅环境监察总队长黄杰的说法却是:“曲靖受铬污染的不是水库,只是一个水塘,铬渣有1000多吨,受污染的水塘蓄水不多,不到100立方米。”5000吨对1000吨,20万立方大水库对100立方的小水塘,相差也实在太悬殊了。
但在曲靖市政府提供的调查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倾倒铬渣140余车,共计5222.38吨”。
2、根据记者拍摄的照片,可以发现倾倒铬渣的化工厂就在南盘江边上,它的数万吨铬渣就堆在离江水十米不到的地方。而云南曲靖政府新闻办的说法是“铬渣距当地群众饮用自来水水源地很远,未对群众饮用水安全造成影响”。而南盘江就是当地居民的饮用水水源。
3、按照曲靖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铬渣违法倾倒致污事件的发生是“个人行为”:“这次事件是与云南省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签订铬渣运输协议,承运该公司的铬渣到贵州进行处理的吴某某、刘某某所为。两人在承运铬渣过程中,受节省运输费用的利益驱动,共在麒麟区三宝镇、茨营乡、越州镇的山上倾倒剧毒工业废料铬渣140余车。”而按照记者实地调查结果,当地村民自06年以来就深受铬渣之苦,当地原本生产优质大米和其它禽畜、水果,现在产量严重下降,而且根本无法卖出。村民多年就铬渣问题上访,屡遭暴打、抓、关等截访。难道这么多年,铬渣违法倾倒一直是“公司不知情,政府不知道”的“个人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