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1:健身如“游戏” 身体疲惫?心情郁闷?走,上健身房。那么多的健身项目,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在健身房里,多的是这种寻求一时快乐的年轻人,他们并没有什么明确的锻炼目标,对健身项目也一知半解,更多的只是热情和兴趣。他们一会儿上跑步机跑步,一会儿举杠铃,一会儿踩动感单车,一会儿跳健身操,一会儿打拳击,虽然这些项目和器械都说不上熟悉,但都尽量玩得像模像样。 提醒:广州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系主任李裕和教授表示,不以追求健身为目的,仅把运动当成一种休闲娱乐放松的方式未尝不可。但在没有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就算是玩,也应该选择低强度、安全的运动,如慢跑、民族舞、自由单车等。别随便学大力士举杠铃,脆弱的手腕在高负重的压力下简直不堪一击,最怕手一下脱力,杠铃砸在身上,导致骨折或内出血。对瑜伽也要慎重,身体柔韧性不够的人硬要扭得像麻花一样,颈椎、腰椎甚至整个脊柱都会受不了。 陷阱2:“模仿”型健身 有人认为“健身找一两个自己喜欢的运动,长期坚持就能把身体练得棒棒的”。有这样的想法是不错,真正到了健身房却一头雾水了:选什么项目呢?选定了项目,又该从何入手呢?看别人练得热火朝天,自己一边羡慕却一边迷惘。想来想去,请专业教练要花不少钱,虽说是系统学习,但跟着别的会员学不是一样?要不上网看视频,又省钱又方便。 提醒:运动经不得胡乱模仿和参照。李裕和说,不同的人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是没有可比性的,你不知道别人练习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人家的身体素质怎么样,对运动设备、器械的熟悉程度如何,作为一只运动“菜鸟”,如果盲目地有样学样,随时都可能受伤。以瑜伽为例,看上去很安静、平和,但不同的动作对身体的柔韧性要求存在很大差异,要是初级水平的人一来就学别人劈一字,大腿韧带很容易拉伤、撕裂。但有专业教授在旁指导,她会根据你的身体情况,帮你选择合适的动作练习,并随时纠正不规范的动作,避免出现损伤。 陷阱3:花钱就能坚持 年轻人很容易心血来潮。兴趣来的时候,两三千元的健身卡几分钟就办了,眼睛都不眨一下,该买的运动衣、运动鞋也是迅速搞定。可是,刚开始或许能有几天兴头,等过了一段时间,慢慢兴致淡了,最终就这么悄然无息地停下来,只留一个无谓的会员号。这种情况,在各大健身会所都十分常见。 提醒:运动健身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随便玩玩就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好比减肥,至少一周要运动3次以上,每次最好有1个小时。这是因为运动首先消耗的是肌糖原,大概半个小时以后才会消耗脂肪,如果运动时间不够,赘肉很难减下来。其次,减肥不能光靠运动,还得配合适当的饮食。要是每天摄入的能量始终比消耗的能量多,或与消耗的能量一致,那也很难达到减肥的目的。此外,运动减肥起码要有两三个月才能见效,当体重减到一定程度就会稳定,如果希望继续减或长期保持,则必须坚持运动,一旦中途停止,饮食习惯又未改变,体重可能很快又会反弹。 陷阱4:好强爱跟人比 有的人天生好强,什么事都要争一口气,即使运动也是如此。练瑜伽看人家“劈一字”、下腰,自己明明柔韧性不够,却偏偏要竭尽全力地去试;打羽毛球就算是再不可能接到的球也拼命接,拼命抢,只是不想输给对方……凡此种种,运动早已失去了健康的心态,后果往往是过度运动,或身体动作失衡,自损其身。 提醒:从大众健身的角度来说,技能的超越是次要的,运动的主要目的应该是维护身体健康。如果一味地追求更快更强更高,超出自己的能力范畴,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甚至意外事件。一位体育老师就险些在运动中丢了性命:当时这位老师正在打羽毛球,因为不愿意输给对方,就算是再难接的球他也去抢着接,结果突然心肌梗塞倒在地上,好在球友们立刻给他做心肺复苏,又及时叫来救护车,才救回了一命。因此,在运动中一定要量力而为,能做到则做,不能做到则不做,切忌争强好胜,导致健身不成反伤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