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本报发放问卷对市民的“三早”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有早锻炼习惯的市民仅占调查人数的16.3%,没有早锻炼习惯的占56.3%,偶尔能够起早锻炼的为27.4%。而在这些有早锻炼习惯的人群中,半数以上的市民对早锻炼的方式、时间等存在误区,不良的运动习惯普遍存在。
年轻人有点“懒”
调查结果显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有早锻炼习惯的为11%,而三四十岁的为7%,50岁以上的则为31%。50岁以下的人群是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健康对于家庭和整个社会来说都很重要。但这些人或因工作压力大,或因家庭负担重而忽视了身体健康。在他们眼中,早锻炼是“三早”中唯一可以少进行甚至不进行的“工作”。
32岁的林晓冉做保险工作,每天走访联络客户、拓展业务让她倍感疲惫。“从早忙到晚,我还哪有时间和精力锻炼啊。”林晓冉说,每天跑业务,路可没少走。回家就想多休息会,锻炼太累了。
退休后才养成早锻炼习惯的李先生说,年轻时他在哈市一家机械制造厂上班。白天忙工作,还要照顾家,最喜欢的就是休息、睡觉。退休了,总觉得腿上没劲儿。后来,他就和老伴一起到江边锻炼。跳健身操、慢跑,这段时间身体也硬朗了。
在锻炼方式上,专家建议,中老年人应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比较舒缓的运动为主,强度小的运动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锻炼强度要适宜
调查中,有早锻炼习惯的中年人中43%选择球类,36%选择器械。青年人中,26%选择慢跑,16%则认为健身操比较好。很多人认为,运动强度越大效果越好。
24岁孙宇早起锻炼就是打篮球。孙宇说,每次玩球不玩到四肢发酸都不觉得过瘾。打完球,出一身汗,回家冲个澡再上班特舒服。
对此,哈尔滨体育学院人体科学系讲师孙志博认为,肌肉疼痛说明锻炼过度或训练不当。由于肌肉运动过快,使肌肉组织中的乳酸浓度增加,从而引起肌肉神经末梢的疼痛。过量的运动容易导致身体受伤,机体难以适应,会出现严重的疲劳感、浑身酸痛,还可引起肌腱、肌肉拉伤。
另外,由于人体差异性大,有些人易出汗,有些人则不易出汗,因此不能以出汗作为锻炼效果的评判。运动前的热身环节很重要。因此,正确的锻炼方法应该是从小运动量、小幅度、简单动作开始,让机体有个适应过程,合理度过疲劳期。
空腹、饱餐不宜运动
调查结果显示,26%的晨练者没有吃早餐的习惯,这部分人认为早餐后运动易导致胃下垂。与这些人相对的,有32%的人吃饱后稍休息再运动。
对此,运动专家指出,早起晨练最好喝一杯蜂蜜水,或吃几块小蛋糕,这样可以提供身体必需的热量。否则肌体严重缺氧可导致休克。相反,饱餐后再锻炼也是错误的。锻炼前的少量进食不能代替早餐,可以在运动后10分钟再吃早餐。
另外,由于天亮前树丛中没有阳光照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在“呼吸”了一夜二氧化碳的树林中运动会出现头昏脑涨的现象。因此,早起晨练不宜选择树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