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暖,人们的运动欲望越来越强,但许多人常因忽视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或缺乏一定的运动训练卫生知识以及损伤后采取的应急措施不当,造成了不必要的痛苦甚至是终生遗憾。
本期我们特推出运动损伤专题,为热爱运动的你,提供全面细致的运动损伤预防知识。
损伤故事不懂防护阿涛伤了半月板
去年6月的一天下午,坐在教室的阿涛听到窗外球场上的阵阵呐喊声,心里痒痒得不得了。当时正值世界杯热,于是一下课,阿涛就和一帮同学风风火火地换了衣服鞋子,顾不上热身就踢上了。但扫兴的是,他还没完全进入状态,就被人踢了一脚!只好一瘸一拐地坐到场边看人家踢。过了一会儿他实在忍不住了,便带伤上阵。就在这时,球被踢到观众席里了,阿涛很有表现欲地想冲进去拿,不料跑得太急,又摔了一跤。
阿涛说,那次脚腕肿得像个大馒头,膝关节也疼得厉害,同学们送他去了校医室照了X光片,但并没发现骨折。回家后阿涛用自己的土办法,在膝盖上敷了醋和中药。半个月后,红肿倒是消了,但膝盖老是用不上力,一活动就能听到里面有响声。后来阿涛不得不去大医院检查,医生做了核磁共振后发现其半月板受伤,同时前交叉韧带也断了。于是给他做了微创手术,修复了半月板和韧带。
损伤调查半数年轻人不知防护知识
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很多年轻人喜欢到运动场、体育馆享受一身透汗后痛快淋漓的感觉。由于打球时过于“投入”,激烈争抢中发生身体碰撞,“挂彩”自然在所难免。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基本的预防知识和应急处理措施呢?4月30日,记者随机对太原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两个班级做了调查。
在被抽查的60名同学中,有83%的大学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运动项目涉及篮球、台球、爬山、游泳、足球、羽毛球、跳绳、器械运动等多个项目。在“是否受过伤”这一问题中,有60%的人回答受过伤,伤痛范围包括骨折、扭脚、眼角出血、软组织挫伤、韧带拉伤等。当问到“当时采用的急救处理办法”时,有60%的同学选择了找校医;有40%的同学知道手指流血用嘴吸干、擦破脸用火柴盒止血、骨折了先用冷水泡、热水敷、扭脚用盐开水泡、扭脚泡凉水(擦红花油、云南白药)等生活中的常用办法。在“是否知道运动基本防护知识”一问中,有50%的同学直接回答“不知道”,40%的人回答“知道一点儿”,但仅限于贴创可贴、冷热敷、做热身运动等;其中,仅有10%的人能说出两项以上防护知识。
山西省人民医院一位骨科医生介绍,在他接诊的患者中,膝关节、踝关节损伤最为常见,约占运动伤害的1/4-1/5,至少有1/4的老年骨性关节炎是由年轻时运动受伤或使用过度引起。
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关节受伤后,到医院照X光片,发现没有骨折,就以为万事大吉,擦点红花油就行了。其实,关节的构成很复杂,“零件”很多,像其中的韧带和软骨损伤,照X光片根本查不出来。这些韧带、软骨方面小伤口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会随着人体的活动越来越严重,乃至造成终生遗憾。
损伤预防留意运动中的身体信号
生活中,不少年轻人运动受伤后都存在“不要紧、没什么、出不了大事”的错误观念,所以在平时的锻炼中,大都不会做积极的预防措施。而且即使发生了轻微的损伤,也不会积极地分析原因,更不会总结教训,以致同类小事故不断。
青鸟健身山西国贸店私教部经理王晋兴说,运动损伤分为急性损伤、慢性损伤两种。急性损伤是由一次内在性或外来性暴力造成的组织损伤,受伤者会深刻地记得是在哪次锻炼或比赛中受伤的,例如踢足球时发生骨折等;慢性损伤是多次微小损伤所累积的,受伤者往往无法确定受伤的时间、地点,如长期打网球造成的网球肘等。但是,某些急性损伤如果处理不当,或者没有痊愈又再次受伤,则可能会转变成为慢性损伤,容易恶化或造成长期不愈的后遗症。例如,踝关节外侧韧带反复扭伤就很容易造成慢性踝关节功能性不稳,肩关节急性脱位不及时治疗,易造成肩关节复发性脱位。
王晋兴认为,各种运动损伤,归根结底是由以下几类因素造成的:热身运动或辅助运动不足、技术动作错误、运动过度、疲劳、心理状态不佳、过分紧张或健身场地、外在气候不适等。但无论什么原因,运动受伤时,我们的身体就会有所反应,也就是自我感觉中的异常感觉。
这种异常感觉包括:
头晕 在健身活动中,除开始练习某些旋转动作外,都不会出现头晕的感觉。若发生持久或短暂的头晕,则不应勉强活动,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停止活动,就医诊疗,特别要侧重于心血管系统和颈椎方面的检查。
头痛 在一切体育活动中或活动后都不应有头痛感。发生头痛时,应停止活动,侧重于神经、心脑血管系统的检查。
喘 喘在运动中是一种正常现象,随着运动的不同强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喘,经休息可恢复正常,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如轻微活动就喘,且休息时间很长还不能恢复,则属异常现象。此时应停止活动,侧重呼吸系统的检查。
渴 运动后常感到口渴,属于正常现象。如喝水多,仍渴而不止、小便过多,则属异常现象,应检查胰腺功能。
饿 运动后食欲增加,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若食量骤增且持续,应去内分泌科检查胰腺分泌功能。
厌食 激烈运动后,暂不想吃饭,休息后食欲好,是正常现象。如果长时间不想吃饭而且厌食则属异常,应去检查消化功能。
乏 健身活动后产生疲乏是正常现象,一般在活动后休息15分钟左右应有所恢复,如果持续数日不能恢复,则表明运动量不适应,可减少活动量。如减轻活动量仍感持久疲乏,应检查肝脏和循环系统。
痛 刚开始活动、长久停止活动而又恢复活动的人或变换新的活动项目时,都会引起某部位肌肉酸痛,属于正常现象。虽酸痛,但一般不会引起功能障碍。若发生在关节或关节附近疼痛并有关节功能障碍,这就不正常了,应停止活动,检查关节有无生病。
同时还要注意麻、肿等异常感觉。健身要根据个人身体特点,锻炼时不要运动量太大,青少年和儿童可以锻炼到出汗,中老年人只要身体感觉发热,微微出汗和感觉舒适即可,切不可为了提高身体免疫力而盲目地大运动量练习。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人利用双休日集中健身,以弥补平日锻炼的不足。但王晋兴指出,周末时间充裕,却不是体育健身的最佳时间。这种“暴食暴饮”的锻炼方式不但无益于健康,还容易引起运动损伤。他认为,一个完美的锻炼过程或常规的体育锻炼方法,可以使我们最终避免运动受伤。而一个完美的锻炼过程应该是准备活动、伸展活动、运动、放松活动的四部曲。
做前两项活动时,每项只需10分钟;做后两项活动时,每项也只要10分钟。准备活动也就是我们说的热身运动,也是运动伤害的第一道防线。热身运动最好提前25-30分钟进行,在5-10分钟的静态拉伸练习后,进行10-20分钟动态热身练习。并且要以静态伸展运动为主,辅之以少量的动态伸展运动,合理搭配,适时运用。
运动中一旦受伤,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
背部和颈部扭伤 一般通过伸展颈部、背部和腰部的肌肉来避免背部受伤和疼痛,转动头部和肩膀的方法来避免颈部扭伤。
脚扭伤 可轻柔地把脚向后拉10秒钟来伸展跟腱,重复做10次。另外选择有鞋帮的鞋子也可避免脚踝受伤。
肌肉拉伤 可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抻拉肌肉。抻拉时不要做弹振。
胫骨疼痛 可穿带有鞋垫及足弓保护的鞋子,避免肌肉过分不协调。同时,尽可能在木地板或草地上运动,避免在公路或水泥地等硬地上运动。
肩膀疼痛 可直立站立,肩膀向后画圈转动,也可一手抓住椅子,腰部弯曲,使背部和地面平行,另一手画圆25次来抻拉肩膀。
扭伤 可转动且伸展关节,比如脚踝,以增强关节活动的力量。
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如篮球、足球、手球等,要注意上肢一定程度的外展,并保持相对的紧张度,以防外来的突然性暴力动作。另外,降低重心、加固根底也是很好的自我保护方法。习惯性易伤部位,如脚背外侧、拇指的根部等,除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外,还要注意正确使用保护带,如护踝、护指、绷带等。
此外,运动损伤,就要保证训练方法的合理,如果对正确的锻炼方法不清楚,最好请专业教练给予指导,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
最后,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鞋。一般来说,合适的鞋应比脚大1/4英寸,鞋的前部应有供脚趾自由活动的空间,脚跟和脚背以感到舒适为主。袜子最好选用100%的纯棉袜子,而且应比脚长半英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