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卫生领域投入不足等原因,“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海南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特别是2009年“医改”以来,海南省加快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步伐,创造了提前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提前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全省覆盖、惠民医院、亮睛工程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中心的建成和15分钟医疗服务圈的打造,让海南群众“重病不出岛”,“一般病不出县”。即日起,人民网海南视窗将陆续推出海南“医改改变生活”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海南“医改”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惠。
人民网海南视窗海口11月27日电(记者毛雷、通讯员刘泽林)海南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为医患双方打开了和解之门,这种“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各方参与、专业调解”的医疗纠纷调解模式,已成为海南医疗纠纷调解的主渠道。
为医患双方都留下和解的空间
2011年10月初,一名孕妇入住海口市某医院顺产一男婴后死亡,医患双方遂发生纠纷。
一开始,医院和死者家属对后事基本达成一致,并配合患方料理后事。但到了第二天,由于有关人员介入,事情发生了变化。患方家属态度急转直下,坚决不同意原先和解方案,在没有界定责任的前提下,拒绝任何调解方式,并连续数天组织20多人,打着横幅,头缠白布条,在医院门口放鞭炮、烧纸钱,堵塞病人进出通道,还利用网络公开叫嚣“医闹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最终提出了60万元的索赔要求。
在过去,碰上这样的事,医院往往没有更好的办法。但这次,医院按规定把问题交给海南省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出面调解。
海南省医调委态度明确,“谈不拢的话就界定责任再调解。”2011年10月底,海南省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的法医病理学检验表明,死者系羊水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至肺羊水检塞死亡,属意外事故。医学研究也表明,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足月妊娠时产妇死亡率达高达80%以上。由于医调委的介入,为医患双方都留下和解的空间。
这起事件并不是孤例。来自海南省卫生厅的数据表明,近年来,医疗纠纷呈现出逐年增多的上升趋势,群体打砸医院、停尸闹丧甚至暴力伤医等恶性“医闹”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破坏了就医环境。
连续多日,记者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省农垦总医院等医院采访中了解到,多年来,医院深受“医闹”之苦。信息灵通的“医闹”们,总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医院发生的事情,在短时间让医疗纠纷迅速升级。“医闹”们组织人员打条幅、放鞭炮、烧纸钱,在医院门口设灵堂、堵患者进出通道,不让患者结账,甚至殴打医务人员,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秩序。对这样的事,过去许多医院都采到了息事宁人的做法。现在,他们把问题交到了医调委。
以海南某医院为例,该院在2010期间,共发生重大医疗纠纷64起,其中抬棺停尸、殴打医护人员、围攻医院等恶性医疗纠纷5起,赔偿金额170万元,个案最大赔付32万元。海南省医调委成立后,该院所有纠纷均转移由省医调委处理。到目前为止,该院共发生的医疗纠纷40起,经调解后患方均表示满意,恶性“医闹”事件为零。
医疗纠纷调解的“海南模式”
2010年9月,海南省综治办、高院、卫生、司法、公安、财政等10个部门联合成立海南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启了海南医疗纠纷的“第三方”调解机制。
海南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在海南省司法厅备案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由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较高调解技巧、热心调解事业的离退休医学专家、法官、检察官、警官,以及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组成,不隶属于任何政府机构。凡是购买海南省医疗责任保险的医疗机构所发生的医疗纠纷均可到该机构进行依法调解,并且调解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由于医调机制方便、效率高,有相当专业性,而且成本较低,处理纠纷客观公正,海南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各方参与、专业调解”的医疗纠纷调解模式已成为海南医疗纠纷调解的主渠道。自医调委成立以来,海南全省90%以上的医疗纠纷都通过省医调委进行调解。截止2011年10月30日,海南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接收来访来信616人次,受理医疗纠纷167例,已成功调解医疗纠纷123例,平均结案时间只有10天,经电话回访,调解案中患方满意度达95%以上。
更为难得的是,自海南省医调委成立以来,海南医疗机构医疗纠纷比往年减少约50%,患方到政府部门上访的人数明显减少,今年8、9月份实现了零上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