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在今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尽管上半年公立医院费用控制取得一定实效,但物价上涨导致运行成本增加、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调整等影响因素依然可能使下半年医疗费用存在上涨可能。
王才有介绍,今年上半年公立医院费用控制初见效果,居民就医负担有所减轻。按可比价格计算,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在持续4年每年上涨5%之后,上半年门诊费用上涨0.3%,住院费用下降0.1%。表明公立医院改革有所突破。
一是各地积极探索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加大了城镇医保和新农合控费力度。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医改监测结果,截至6月底,全国134个地市试行医保总额预付,68%的新农合统筹地区开展支付方式改革,促使医院控制费用节约成本,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支出开始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加大医疗服务监管力度,抑制了检查治疗费用增加。根据医改监测结果,截至6月底,215个地市参与集中招标采购植(介)入医用耗材,降低了高值耗材采购价格;76%的二级以上医院参与同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避免了重复检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三是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医疗服务月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35%的二级以上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普遍优化就诊流程,缩短了平均住院日;70%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药品费用下降明显;75%的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控制运行成本。
王才有表示,尽管上半年公立医院费用控制取得一定实效,居民就医负担有所减轻,但物价上涨导致运行成本增加、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调整等影响因素依然可能使下半年医疗费用存在上涨可能。
他说,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卫生系统将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并将试点成功的改革政策措施向全国推广,进一步缓解看病贵问题。(据中国网文字直播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