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及今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工业生产维持较高的增幅,但是利润水平有所下滑;商业平稳增长,利润率进一步回升,加速集约化;药品终端销售活跃,医院终端高幅增长,零售市场增速放缓,第三终端就诊量持续攀升,基层医疗机构对零售终端的客源分流逐步显现;医药出口恢复强劲增长,但总体呈现量增价减的趋势,这对行业出口后劲带来负面影响。”
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在第六届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发布会上,对过去一年以来的中国医药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他在专题报告“政策变局与资本主导时代的来临——分析医药经济运行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中,更进一步强调了新医改政策持续作用和资本推动这两大主导因素对中国医药经济运行的深刻影响。
医药经济运行喜中含忧
“上游的成本在增加,下游的价格却在下降,这是造成整个行业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
林建宁在报告中发布了一系列数据:南方所将去年全年医药工业总产值修正为12368.27亿元,同比增长23.1%;今年一季度,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3143.11亿元,同比增长25.45%;今年1~4月,医药工业总产值4374.7亿元,显示出较快的增长势头。医药工业的产销衔接均有明显增长,主要是工业销售收入高于工业总产值的销售收入。今年一季度,医药工业销售收入3050.57亿元,同比增长27.31%;1~4月,实现销售收入4253.05亿元,同比增长28.44%,比去年同期明显提升。
不过,林建宁提请业内注意:工业总产值增幅虽好,但利润水平增幅不如总产值的增幅。今年一季度,医药工业利润总额为312.19亿元,同比增长21.30%;今年1~4月,医药工业利润总额为422亿元,环比有所下降,增幅只有18.29%。
“上游的成本在增加,下游的价格却在下降,这是造成整个行业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林建宁分析指出。
从各子行业来看,只有中药饮片行业的利润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利润增幅最低的是化学原料药行业;生物制药行业的增长也只有4.19%。
“我们感觉到,工业销售利润率在‘十一五’期间由2006年的8%提升到了2008年的10.69%之后,一直维持在10%以上。但今年1月份开始出现下滑,跌破10%。如果把生物制药行业的利润率与去年相比,下滑了2个多点。”林建宁如是说。
2010年医药商品总销售额达到6820亿元,同比增长20%。今年,南方所的测算是增幅为23%,达到8390亿元。
在三大终端方面,医院终端表现平稳。“十一五”期间,我国16个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金额增长了2.83倍,至2010年达到769.77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为29.7%;今年上半年约增长26.3%。而药店零售终端市场的增幅则有所下滑,预计今年1~6月仅增长了13%,其中零售连锁百强的增幅不超过10%;零售业的扩张速度减缓,门店增长明显下滑,门店间的竞争到了白热化阶段。
第三终端在政策引导下,门诊人数增加,对医院终端、药店零售终端的分流作用进一步加大,南方所预计2010年第三终端全年规模为1297亿元,同比增长27.9%,今年的增幅应不低于这个比例。
林建宁提醒企业注意的另一个利空因素是,药品出口量在高速增长时,出口价却在快速下滑,特别是25种大宗原料药出口均价跌幅超过20%,“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却在升值,对未来出口不容乐观。”
政策与新医改密不可分
“新医改政策过去三年主要是做三件事,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围绕这三件事来做。”
“近三年甚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有医药产业的相关政策均跟新医改密切相关。”林建宁如是描述政策于中国医药经济的重要性。为了便于梳理,他还用一份路线图来演绎有关政策之间的联系,路线图上将药品招标、药价、医保制度、基药制度等关键因素一一涵盖。
“新医改政策过去三年主要是做三件事,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围绕这三件事来做。第一件事是医保扩容,第二件事是加大基层投入,第三件事是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林建宁表示,最容易实现的是医保扩容,通过前几年的努力,到今年底将基本到位,这是全民得益、工商企业也能得益的好事,而最难的是公立医院改革,管办分开与公益性的矛盾、资源该向基层倾斜还是该投向公立医院改革都面临抉择。
而从药品监管重点来看,现在强调基药过程中价格低成本的药品被列为重点核查对象,要求各地核查的标准要一致,这对主流品牌企业而言是利好。
对于主流企业来说,需要关注的相关政策还有全程电子监管、跨省核查及联合核查、分批实施统一价格、推行全科医生制度、实行转诊制、提高社区医疗报销比例以及扩大医保目录范围等。
资本的影响力日益强大
“2010年,医药企业IPO数量达24家,为历年之最。今年上半年,上市医药企业为14家,医药行业第二轮上市高潮来临。”
在中国医药经济两大主导因素中,资本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大。若说前几年其带来的影响只是苗头初显,那么去年和今年资本对产业的强劲推动特征已经非常明显,资本正在加速拉升企业业绩,推动企业研发创新,提升集约化进程。
目前,已涌现出一大批医药上市公司,其中到海外上市的有62家,在国内上市的170家。美国的资本市场上,医药行业总市值排在第四位,总营收占1.97%,相较之下,我们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医药公司第一股哈药自1993年上市之后,经历了两个增长期:第一个是1996~2004年,8年间增长较快;近几年迎来第二个增长期。
2010年,医药企业IPO数量达24家,为历年之最。今年上半年,上市医药企业为14家,医药行业第二轮上市高潮来临。”
林建宁指出,无论是在主板市场、创业板抑或中小板上市,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总体较佳,市盈率均高于平均市盈率,业绩稳健。除了企业内部发展所致,基金的推波助澜功不可没。
第三终端在政策引导下,门诊人数增加,对医院终端、药店零售终端的分流作用进一步加大,南方所预计2010年第三终端全年规模为1297亿元,同比增长27.9%,今年的增幅应不低于这个比例。
林建宁提醒企业注意的另一个利空因素是,药品出口量在高速增长时,出口价却在快速下滑,特别是25种大宗原料药出口均价跌幅超过20%,“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却在升值,对未来出口不容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