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觉得,公众对于这个新闻的反应,显得有些不淡定了。因为高校大楼被冠名的情况,一直都很盛行,比如遍及中国大江南北的大学、小学的“逸夫楼”,还有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华东师范大学的“宋山木楼”。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
此外,我们也承认,为校园建筑物命名是国内外学校筹资助学的通行做法,而且企业愿意支助教育事业,也值得鼓励。但显而易见,这样的社会质疑,实质上并不是在探讨冠名的问题,而应该是感受到冠名背后大学精神的变异,在最具标杆意义的清华大学与普通服装品牌真维斯之间,公众的认知显然被激怒了,人们也不禁猜测,下一次,在国际惯例的保护下,是不是“××肛泰楼”也会出来?
高校大楼的命名,在汹涌的商业化浪潮面前,已然从各种富含文化底蕴的“博雅楼”、“明德楼”等,变成了赤裸裸商业招牌的“宋山木楼”、“真维斯楼”,而这也标志着大学早已从象牙塔般的社会高地,逐渐下沉如良莠不齐的杂草地了。在社会功能与文化符号上,高举的知识与真理,也已经让位于权势与资本,变成知识转化为资本的加工厂,大学精神日渐苍白。
与这个真维斯相呼应的是,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其制作的特刊封面校友排名,胡适、陈寅恪、梁思成、朱自清、沈从文、王国维等这些文化历史名人,只能蜷缩在以清华门为原型的充满重量级政治领袖的圆盖之下。而这也就和“真维斯楼”一起,寓意着清华在资本攻关与政治崇拜的双重裹挟下,正在一步步背离公众的价值期待,加剧了人们对于清华这个百年学府的失望情绪。
蔡元培曾提出要建设好中国现代大学,必须具备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和自主的;第二,大学应当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第三,大学学术与思想自由需要相应的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但是,在权势与资本在校内畅行无阻、甚至无所不能之时,大学的保持独立与自由、建一流大学的目标,也就越来越成为海市蜃楼般的唯美幻境。从这个意义上看,被冠名的清华教学楼,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其实好像象征着大学被卖身了,然后由此也感觉大学精神被出卖了,这或许才是引起人们痛心与指责的核心因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