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染色馒头”余波未平,重庆又查出“染色馒头”。专业检验结果显示,这批馒头加入了对人体有害的柠檬黄。
食品安全关乎民生,也牵动着国家领导人的心。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把食品安全关。
对“监管”的强调,无疑展示了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目前从基层到高层,都已经注意到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条件还是应着力于加强监管。食品要让人放心,首先是监管让人“放心”。
近期,食品安全事件不断。这当中,监管“失控”或检查“收费化”无疑是重要原因。“瘦肉精”事件中,每头猪花两元钱就能买到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再花上100元打点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一路绿灯送到南京一些定点屠宰场。染色馒头事件中,也暴露出“由企业送样品”的检查现象。如此监管现状,令人触目惊心。
值得警惕的是,监管缺位,不是简单的由执法力量薄弱等客观原因造成,背后更显示出不正常的利益输送机制。媒体报道称,现行体制下,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主要依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款来“解决”,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 “执法为利”,甚至一些地方“放水养鱼”。再加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众多,监管者容易滋生“我不管自有别人管”的心态。这些都是导致监管弱化的深层原因。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尽管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深入调查,严肃整治,但往往还没等舆论从事故中回复平静,新的事故又再度发生。
如果根本问题不解决,要想让食品真的成为放心食品,确实是一种理想主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胡锦涛总书记再次针对性地提出要让监管真正“过关”。让监管真正到位,就需要在不断完善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努力加大监管力度,同时让公众都能及时参与到监管中来,使得监管及执法真正让人放心,这才是食品安全的解决之道。
|